全國股轉公司隋強:成長有煩惱,未來值得期許
三板市場
三板成指:1243.33
漲跌幅-0.01%,成交額4.40億;總掛牌數11469,總成交800家
三板做市:1023.23
漲跌幅0.08%,成交額1.55億;做市掛牌數1505,做市成交492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三板新訊
1要聞集錦
News
全國股轉公司隋強:成長有煩惱,未來值得期許
再增兩家IPO獲批,新三板今年已有12家成功轉板
特斯拉“井噴式”增長,這6家新三板公司有望受益
大額并購再現,A股公司繼續淘金新三板
春節后做市指數下跌11.8%,個股血流成河
全國股轉公司隋強:成長有煩惱,未來值得期許
8月8日上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和上海證券報聯合發起的“新三板萬里行”大型調研活動的行前培訓現場,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以《新三板市場發展和中小企業融資》為題剖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淵源和新三板市場的現狀,并探討了市場普遍關心的多個熱點話題。總結起來,主要是三個觀點:
新三板市場初心不變,積極意義不可估量
新三板市場的發展不僅有效拓寬了資本市場對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覆蓋,讓數以萬計的中小微企業走上了持續規范的道路,更通過制度創新和市場化機制,幫助大量中小微企業解決了融資難題,實現了高速成長,積極意義不可估量。
目前,掛牌公司已經覆蓋我國超過90%的地級行政區,約10%的掛牌公司注冊地址位于企業融資最為困難的縣級城市。2013年至2017年7月末,5001家企業完成7569次股票發行,累計融資3484.4億元。掛牌以來有過大額融資的公司2016年營收和利潤增幅分別較無融資公司高21.22%和14.98%,平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是無融資公司的4.58倍和5.63倍。
全國股轉系統創設的目的,就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服務。
獨立市場定位很清晰,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和監管的改革都在進行中
對市場人士普遍關心的分層問題,隋強表示,分層制度自2016年6月實施,起步階段劃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發揮了很好的引導效應,創新層企業從融資到交易等各方面都體現了更高的效率。隨著新三板進入萬家時代,不同企業之間的異質性程度越來越高。目前股轉公司正在認真檢視分層制度的設計,未來會進一步優化和調整。
調整的方向就是通過完善分層管理,把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和監管等各個方面的改革貫通起來,為眾多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把市場的積極效應釋放出來。
對于前一段時間市場熱議的新三板市場定位問題,隋強表示,自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以來,新三板市場的定位就是明確的,即建設獨立的公開市場。經過四年多的實踐,新三板市場的基本框架已經勾勒完成,下一步要夯實基礎,把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落到實處。“新三板改革的目標,就是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發揮土壤功能,著力支持那些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誠實守信、專注主業的掛牌企業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一片亮麗的風景”。
成長有煩惱,未來值得期許,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隋強把新三板市場遇到的問題稱為“成長的煩惱”。“我們的市場只有短短四五年的歷史,與發展了百年的成熟市場相比肯定還有待改善。但新三板的未來無疑是值得期許的。新三板改革的深化,我充滿信心! ”
隋強把眾多關注和支持新三板市場建設的媒體人稱做是“一群特殊的股轉人”,“懷著和股轉員工共同的理想和夢想,為新三板市場鼓與呼”。“希望‘新三板萬里行’活動,是宣傳隊,也是播種機,希望大家一起把正能量傳播出去。同時希望通過大家深入細致的調研,把企業遇到的問題及時、準確地反饋回來,為下一步的市場建設提供參考。”
2再增兩家IPO獲批,新三板今年已有12家成功轉板
8月11日晚間,證監會發布核發了8家企業的IPO批文,其中新三板公司眾源新材(832582.OC)和萬馬科技(834864.OC)名在其中,首發申請獲核準,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并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眾源新材2015年5月掛牌新三板,公司主要從事高精度紫銅系列帶材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于2015年12月18日首發上市輔導公告,2016年4月26日開始在股轉暫停轉讓,4月29日發布招股說明書,7月21日成功過會。上周,眾源新材披露了2017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76億元,同比增長40%,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50萬元,同比增長9%。據悉,眾源新材本次IPO計劃募集資金3.64億元,用于年產3萬噸精密壓延銅帶箔項目,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達成后,將增加產能3萬噸。
另一家首發獲核準的新三板企業萬馬科技的營業務為通信與信息化設備的研發、生產、系統集成與銷售,是阿里巴巴集團、日本東芝、荷蘭飛利浦等品牌產品的供應商。公司于2015年9月掛牌新三板,2016年2月25日發布上市輔導公告,4個月后發布招股說明書同時暫停交易。今年6月30日,萬馬科技IPO申請獲證監會官網披露反饋意見,7月12日,萬馬科技首發申請獲通過,反饋披露到上會僅花費12天時間。萬馬科技在新三板掛牌期間,沒有任何交易記錄。2014年至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8億元、3.80億元、3.71億元,凈利潤為389萬元、3200萬元、3690萬元,盡管三年平均凈利潤僅為2426萬元,但公司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80%,在新三板已轉板企業中位居前列。
值得關注的是,萬馬科技曾被懷疑存在三類股東問題,證監會要求該公司標明屬于資管計劃、信托計劃、契約型基金(即三類股東)的發行人股東情況,并說明發行人股東適當性,法人或機構股東的股權結構情況(直至自然人或國資主體),但其后萬馬科技回復不存在三類股東問題。公告顯示,萬馬科技在新三板掛牌期間沒有進行過定增也無交易,股東人數從掛牌至摘牌一直為22位。其前十大股東中僅有一家機構,其余均為自然人。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7年開年至今,新三板共有12家企業成功轉板,數量已超過過去三年總和。此外,還有世紀天鴻、銀都股份、阿科力、凱倫建材4家公司通過審核尚未發行。根據證監會發行部文件,截至8月10日,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有542家,其中新三板企業有154家,占比約為28%。
3特斯拉“井噴式”增長,這6家新三板公司有望受益
上月底,特斯拉召開其大眾車型Model 3的量產發布會,完成首批30輛Model 3的交付。特斯拉CEO馬斯克此前表示,Model 3的產量8月份預計為100輛,9月份超過1500輛,到12月時將達到2萬輛。到2018年,特斯拉希望將總體產量突破50萬輛。
2016年全年特斯拉的產量僅為8.39萬輛,交付7.62萬輛;而2017年上半年,特斯拉產量也僅為5.11萬輛車。50萬量的目標,相當于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翻個兩番,工廠的壓力可想而知。毫無疑問,在產量“井噴”背后,直接受益的就是特斯拉的上游供應商了。于是,新三板在線仔細梳理了一下新三板上的“特斯拉概念股”。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共有6家公司與特斯拉有直接聯系。分別是文燦股份(832154)、永成雙海(832181)、瑞可達(831274)、厚誼俊捷(834176)、駿匯股份(830795)、汽技股份(870563)。
文燦股份:特斯拉去年就是第二大客戶
文燦股份成立于1998年。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研產、銷售精密鋁合金壓鑄件系列產品,產品主要運用于汽車零部件。公司近年業績增長迅速。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7億元,凈利潤1.55億元。
永成雙海:特斯拉電池零件供應商
永成雙海是一家汽車內飾功能鍵、導軌、鈑金件、新能源動力電池零件等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商。公司業績近年保持年年增長且非常迅速,2012年公司凈利潤僅約130萬元,2016年這一數字就增長至近2500萬元。
駿匯股份:或直接受益特斯拉量產擴張
駿匯股份將是直接受益Model 3量產的公司。公司在2016年報中披露,公司已順利完成特斯拉Model 3剎車片的后片的鋼背項目開發,確定進入特斯拉Model 3供應鏈,后續該型號產品直接出口到美國,為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產品附加值打下基礎。駿匯股份是一家從事剎車片鋼背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公司核心產品“鋼背”型號多達5236款,其中AM(售后服務市場)產品4783款,OE(新車原廠市場)產品453款,已覆蓋到全球大多數汽車品牌。目前,公司內銷業務占35%左右,65%左右出口到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售后配套市場。
厚誼俊捷:特斯拉運輸服務商
厚誼俊捷致力于為行業提供整車進口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為車企提供整車進出口報關報檢、整車倉儲、整車配送及相關增值服務。公司近年業績平穩,2014年至2016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665.55萬元、3020.50萬元和2754.70萬元。公司在2016年報中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服務的汽車品牌有保時捷、林肯、特斯拉、捷豹等國際知名高端品牌。
汽技股份和瑞可達:與特斯拉合同剛披露
汽技股份是一家主要從事汽車車身模具、檢具的設計開發和汽車開發同步工程技術等業務的公司。公司的主要客戶群體是北汽、上汽等20多家國內外汽車公司以及上海宏旭等多家汽車模具公司。由于汽技股份與瑞可達僅披露與特斯拉進行合作,而未詳細介紹具體合作內容。
4大額并購再現,A股公司繼續淘金新三板
8月4日,上市公司天澤信息(300209.SZ)發布公告擬以33.99億元收購新三板掛牌企業有棵樹(836586.OC)99.99%股權,引發市場強烈關注。據悉,此次收購也成為新三板史上第三大收購案。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新三板史上交易規模最大的并購案是去年南洋股份以57.5億元收購天融信100%的股權。除此之外,正在實施階段的深裝總以48.2億元借殼ST云維排名第二。
近一段時間逐漸“收縮”的新三板再度引起A股上市公司的青睞,在掛牌數量逐漸減少的情況下,部分有價值的新三板企業開始顯露崢嶸。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70多起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企業的案例,涉及金額接近300億元。
清華大學博士后、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隨著很多早期投資新三板的基金進入到期階段,他們怎么退出是現在面臨的核心問題。現在退出的方式無非主要就是兩種,IPO或是被上市公司并購。雖然現在IPO審核的速度比較快,但是很多新三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和其規范性都有一個障礙,特別是包括三類股東在內,導致比預想的IPO難度提高了。而另外一個替代的方案就是被上市公司并購。其實,在政策上,這是一個被鼓勵的狀態。加之,新三板公司的大股東、投資者也有比較強的退出意愿,這種趨勢還會延續。
5春節后做市指數下跌11.8%,個股血流成河
距離今年春季的行情已經過去四個多月,新三板做市指數在緩慢下沉,不斷創下新低。從3月29日到8月9日,新三板做市指數從最高點1162.54點,跌到1024.51點,跌去了11.87%。而同期,上證指數上漲0.39%;深證成指下跌0.39%;一直在去泡沫的創業板,指數也僅下跌9.73%。做市指數下跌之慘烈,由此可見一斑。但其實,指數下跌的情況,要比我們從數據看到的還要慘。
一方面,新三板做市指數只反映市值前85%的企業情況。也就是說,只能覆蓋600家做市企業,還有接近1000家企業,其實并不在指數的范圍內。另一方面,新三板企業并不像A股那樣一個板塊普遍重挫,而是輪番上陣,逐漸崩塌,這也讓指數得到了喘息機會。而做市指數慘烈下跌背后,是新三板公司股價排山倒海式的下跌。目前做市的1512家企業,從3月29日以來,股價下跌的企業達到了1049家。也就是說,70%的做市企業都在跌。
在這波下跌行情中,投資者競相跑路,無論白馬股還是黑天鵝,都在崩塌。而股價下跌的公司,呈現出一個很明顯的特點:股東越多跌的越慘,流動性越好越“倒霉”。持續下跌,新三板做市轉讓的成交額已經回到2015年股災期間的水平。
- 上一篇: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股票發行融資逾750億元 2017/8/18
- 下一篇: 7月108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創單月最高摘牌紀錄 20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