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為何讓人癡迷?8年老司機告訴你,上市后即便巨虧,照樣數錢數到手抽筋!
上市為何讓人癡迷?8年老司機告訴你:
上市后即便巨虧,照樣數錢數到手抽筋!
文 / 小鷗
很多上市公司在行業低迷期或者經營遇到瓶頸時謀求轉型,這本是一件好事,窮則思變嘛,而且也符合商業邏輯。但是當下有些上市公司,換主業跟換褲頭一樣,今天“大數據”,明天“互聯網金融”,后天早上一起床,又覺得“生態”才是真愛。反正哪個概念熱就往哪個領域湊。
不過,這就是上市公司的優勢,你們不服也得服:沒上市的公司如果敢這么燒錢轉型的話,下場是必死無疑;而上市公司搞的話,試錯的成本由股民承擔,試錯的結果是股價必漲!
三泰控股(002312,SZ)就是深刻洞悉了這個規律,在燒錢轉型的道路上是賺得缽滿盆滿。
2016年12月7日,三泰控股公告稱擬將子公司成都三泰電子(由于三泰控股原名三泰電子,為區分開,轉讓的這家子公司用“成都三泰電子”)81%的股權和家易通100%的股權賣給實際控制人補建,自此,三泰控股幾乎已經完全拋棄了原來的主營業務。
這家公司上市7年,已經由最初的金融電子產品及服務提供商轉型為以圍繞“速遞易”項目為核心的快遞公司,此三泰已非彼三泰。
這家上市公司的轉型史,自然也是一部精彩的套路史、收割史。
三泰控股放衛星與洗澡大法
1
2015年2月,三泰控股公告支付現金購買程春和程梅所持有的煙臺偉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至于為什么買,有何協同效應,完全不用考慮,上市公司買資產這事很正常,不買資產才不正常。
當時正好趕上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股價狂飆,小編記得當時多位朋友瘋狂推薦它。
三泰控股長期走勢圖;注意15年時期的陡直上漲。
煙臺偉岸是家啥公司?它主要通過旗下“金保盟”、“愛意汽車網”等網站進行商業車險和人壽保險產品的互聯網推廣,獲取相關服務費收入。但是這家公司的客戶只有一個——中國平安,存在嚴重單一客戶依賴。但是,當時煙臺偉岸評估基準日凈資產賬面值為4529.35 萬元,交易對價卻為7.5億,增值率達15倍之多。(不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后文再敘)
同時,雙方約定,三泰控股與煙臺偉岸將45%的交易對價,即3.375億放至雙方共管銀行賬戶,資金的用途是買入三泰控股的股票,這種約定在牛市時對股價的提振作用是會被數倍放大,也相當于完成一次變相的定向增發。
當然,如您在A股所得到的經驗教訓是一樣的:在資產并購和高送轉的雙重利好之下,公司高管陳延明、賈勇、夏予柱、羅安、劉禾爽快的推出了減持計劃。
其實,很多套路都是顯而易見的,不是你不“細心”,而是你不“死心”。
收購資產時,煙臺偉岸作出了 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經審計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5050萬元、6050萬元、7250萬元的業績承諾。我們查閱公告,2015年,煙臺偉岸完成了業績承諾;2016年中報,煙臺偉岸凈利潤為866.78萬,和6050萬的業績承諾還是稍微有那么一丁點差距的。
不過三泰控股頭腦活泛,一看形勢不對,立馬對煙臺偉岸進行了商譽減值測試,一測算,喲,預計減值6.7億。
前腳剛放完衛星,后腳就跳進澡堂“洗大澡”。什么?你不服?不服我們一起洗啊!所以,這一連串的運作下來,根據三泰控股三季報,上市公司“必須”已經虧損2.7億了。
高價收購形成商譽—拉升股價進行減持—業績慘淡計提減值—低價增持看好公司—然后再進行下一輪收購。
我想,看到這最后一句話(“再進行下一輪收購”),各位散戶們肯定已經心動了吧?多好的機會啊是不是?
利空出盡是利好啊!
變更主業的“大魔術師”
2
成都三泰電子有限公司是三泰控股上市時的資產,幾乎每年創收過億,但凈利潤情況卻都是兩位數甚至是負數……這報表說它慘不忍睹都是表揚了!
(你們猜這報表里面有貓膩嗎?)
2016年7月,三泰控股公告擬通過經營性凈資產劃轉的方式對全資子公司成都三泰電子增資,其中3億元用于對成都三泰電子增加注冊資本,其余的5.45億計入資本公積。目的是“為了理順母子公司間的管理和業務關系,提高管理效率,不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不利因素,符合公司的長遠規劃及發展戰略。”
那么公司的長遠規劃到底有多長?三泰控股緩緩伸出四根手指頭!當然不是4年啦,四個月!
2016年12月7日,三泰控股公告籌劃把成都三泰電子的81%股權和家易通的全部股權轉讓給實際控制人補建,合并對價為 79964.76 萬元,其中成都三泰電子的81%股權評估為7.68億,家易通的股權價值3137.93萬元。
請睜大眼睛:兩家公司的評估值和凈資產幾近相同!
據說原因是這部分資產對上市公司來說已經是虧損資產,且預計明年虧損可能會擴大。三泰控股的大股東菩薩心腸,這個時候我們偉大的董事長補建先生掏出8億,那是給上市公司輸送現金流!
在我大A股眾多上市公司中堪稱楷模,爾等小股東還不速速頂禮膜拜。
話說,三泰控股對子公司的資產劃轉和增資,其實就是為原有業務整體剝離做的鋪墊,徹底退出原有業務,換句話說就是原有業務主動退市!
目前還有一家上市公司也已經公告要這么干,增資后估計就是整體剝離,但小編目前還不打算告訴你們是哪家,等我們有時間的時候再寫一寫這家?你們等不及了?那你們通過手機爬過來打我啊。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月到6月成都三泰電子的營收1.47億,凈利潤69.56萬;而2016年1月到9月的營收2.25億,凈利潤變成了虧損622萬。三季度對成都三泰電子來說是把殺豬刀吧。這個變化也太詭異了!
三泰前面高溢價從外部買資產,現在按凈資產估值把旗下資產賣給大股東,這個型轉得也太風騷了。
再想想三泰2015年還曾經增發募資29億,其實上市公司根本不差這點錢。
那,三泰電子介么做,到底是為什么呢?反正我們也看不明白——估計被割過的韭菜們明白。
減持之路
3
2015年7月,百年難得一見的股災來了,三泰控股同樣未能幸免于難,股價如同遭遇雪崩,從99元的高峰一路跌至25元。
補建先生為響應號召、穩定股價,彰顯對三泰控股的拳拳之心,“慷慨”地從兜里掏出了2000萬買了75萬股自家股票。也是沒辦法,大股東不增持點股票監管部門不同意啊。
印象中,這應該是補先生唯一一次增持(增發配股等除外)。
2016年1月4號5號,各上市公司再次遇上了百年難得一遇的熔斷奇觀,公司方面出于對股價深深的愛,緊急需要“重大重組事項”來停牌,于是承蒙上天眷顧,公司一夜之間就“遇到”了重大重組事項,開始停牌。
當然,結果嘛,各位老韭菜也都能猜得出來的,很明顯這個重組是不會成功的。公司于2016年5月4日復牌,就踏上了義無反顧的減持征程。
此處值得插播一句的是,三泰控股本次重組擬收購的對象是三河市億豐偉業紙業有限公司。沒錯,是一家跟主業八竿子也打不著的紙業公司。
2016年5月10日,補建以大宗交易減持了3000萬股,這部分股票套現價值約為5.6億;
2016年5月17日,補建再次減持1580萬股,套現約2.7億。
8億就這樣到手了……,然后再將三泰控股的原有資產置出,補建先生一邊極具犧牲精神得守著那倆虧損公司,一邊帶領三泰控股繼續轉型,為投資者創造財富。原有資產相當于上市一游,然后完成退市,只是這補老板的手里多了一家上市公司。
第二次減持的接盤方是三泰控股的副總經理程春,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煙臺偉岸信息科技的老大——這就是雙方共管賬戶的資金用于買入三泰控股的股票,或者說用于買入補建的股票!
哈姆萊特問:你主營是弄啥嘞?
4
2015年三泰控股虧損3793萬,2016年三季報顯示已虧損2.7億。但三泰控股還是頑強不屈,一定要在資本市場搞得風生水起——方案就是不斷投入資金,大力發展速遞易。
那速遞易到底是什么鬼呢?速遞易是在2013年落地的,號稱快遞里的“摩拜單車”,解決簽收快遞時的最后100米。
模擬場景:
快遞小哥:您好,我是某某快遞,有您一個快件,現在在家嗎?方便給您送過去嗎?
shopping達人:不好意思,我在單位呢,要不您給我放物業吧。
快遞小哥:這樣吧,我給您放您樓下的速遞易的柜子里,一會兒您會收到一個驗證碼之類的,您去取的時候輸入進入就可以了,48小時之內不收費。
shopping達人:好的,以后有我的快遞就直接放進去就可以了。
最初的應用大概就是這樣,快遞員可以集中投遞,解決了最后的爬樓問題。如果各位經常觀察自己的小區的話,大概也能看到這種快遞柜競爭的慘烈程度。
這不,三泰控股始終還處于探尋盈利模式的過程中,沒有找到賺錢的方法:
2015年的29億增發主要用于發展速遞易,這玩意是個燒錢的活。值得顯擺的是,三泰控股2015年11月份完成29億的增發后,立馬在2016年1月又籌劃發行股份購買紙業資產,雖然本次收購行為最終未能成功,可見公司在資本市場那顆驛動的心。
不斷的跨界收購其實也反應出公司管理層也不太清楚到底該做什么。不過,這就是上市公司的優勢,你們不服也得服:沒上市的公司如果敢這么燒錢轉型的話,下場是必死無疑;而上市公司這么搞的話,下場是股票必漲無疑!
其實,2015年5月,牛市中的三泰控股還與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軍社區O2O醫療健康,正宗的“互聯網醫療”概念啊。
三泰控股主營業務到底是啥?哈姆萊特說,這還真是個問題,我得去問問文學家莎士比亞打算怎么編……
算上2016年,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16年已經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洗白白了,轉眼又是一個“利空出盡是利好”的優質重組轉型概念股。按這個玩法,17年保殼也是絕對沒啥問題的,但老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啊:老板們啊,睜開眼看看唄,監管的思路也變了,投資的邏輯也在變。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還一邊蹲著10個億以上的巨虧,一邊有大量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錢卻有錢啊。
最后小編忽然發現一個規律,我們扒過的股票竟然都是牛市里面的超級熱門股票,比如聯創互聯(300343,SZ)、星河生物(300143,SZ)、贏時勝(300377,SZ)、金固股份(002488,SZ),再如今天的三泰控股。
這到底是為啥呢?有請被割過的老韭菜發表一下感言。
- 上一篇:三月鴻門宴:一場深鐵無法參加的萬科董事會激戰! 2017/2/21
- 下一篇:和佳股份(300273.SZ)導演1年10倍故事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