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8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創單月最高摘牌紀錄
三板市場
三板成指:1231.13
漲跌幅-0.19%,成交額5.86億;總掛牌數11313,總成交825家
三板做市:1027.50
漲跌幅0.09%,成交額2.75億;做市掛牌數1505,做市成交468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三板新訊
1要聞集錦
News
7月108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創單月最高摘牌紀錄
新三板掛牌節奏持續減緩
新三板監管能力提升,已制定違法違規線索處理方案
新三板含“三類股東”企業批量獲反饋,重大的信號
股轉解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三板投資門檻“不降反升”!
7月108家新三板公司摘牌,創單月最高摘牌紀錄
科傳股份、喬頓服飾、圖南股份等7家公司近日紛紛發布公告,宣布正式終止掛牌新三板。這意味著,新三板又新增了7家摘牌公司。其實,摘牌對于近期的新三板來說,已經成為常態。僅7月份,新三板就有110家企業摘牌,創下單月摘牌數新高。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摘牌數量達160 家,是新三板歷史摘牌數量(前兩年分別為13家、56家)總和的 1.76 倍。分析人士認為,大量公司從新三板摘牌,其中有監管方面的因素,同時也跟新三板融資功能不足有關。
新三板單月摘牌數創新高
新三板掛牌企業在今年6月29日創下了11316家的歷史最高峰,但短短一個月時間,市場規模就開始縮水。截至7月28日,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為11283家。新三板市場規模縮水的原因,在于7月份新三板“入不敷出”。數據顯示,7月份共計有110家企業從新三板摘牌,創下單月摘牌數最高紀錄。
至于摘牌原因,一是被動摘牌型,如年報未及時披露以及來自監管層面的因素;二是主動摘牌型,由于公司經營態勢良好,要進行IPO申請,或與上市公司進行并購、重組等。
股權流動性不如預期
新三板近期緣何頻頻摘牌?“大部分企業摘牌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權流動性不足,實現不了融資目的。”上海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立新認為,企業到新三板去掛牌,無非是為了增加知名度、增強股權流動性,同時也有利于融資。但現在除了增加知名度外,其它都難以實現,摘牌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流動性不足時,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的目的就難以實現。在李立新看來,要解決新三板的流動性不足問題,首先還是要靠企業做好內功,讓自己的股權真正具有投資價值;其次是要改革新三板信息披露制度和交易制度,方便投資者甄別公司股權的投資價值并進行理性投資。
有數據顯示,從年初至今,新三板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前5%的公司,集中了市場上近七成的交易金額;做市股票前5%集中了全部做市股62%的成交金額。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有超過7000只個股上半年沒有任何交易。
2新三板掛牌節奏持續減緩
從股轉系統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增掛牌企業為1151家,相比去年同期銳減55%。其中,7月份新增掛牌企業近70家;而去年7月新增掛牌數量為232家,同期下降70%。
“新三板掛牌數量下降不足為懼,能留住大企業才有希望產生好的內部流動性,才有利于建成一個獨立市場。”申萬宏源研究員劉靖在研報中指出,新三板作為一個新的資本市場,一定會經歷預期過高、掛牌激增,到投資者冷靜、數量回落的過程。
從7月發布的108家掛牌公司從新三板退市來看,有18家將被強制摘牌,但這些公司中大部分都可以說得上是優質公司。其中,艾維普思在2016年有1.83億凈利潤;華陽國際創造了7276萬凈利潤;明德生物已上報IPO數月;北方園林被上市公司收購。
如果未來不能改善流動性,恐怕只能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好公司離開新三板。對此,有分析人士建議,新三板應進一步完善分層機制,推出可轉債等更多類型產品,以服務好內部跨度巨大的不同規模企業的需求。“可在頂層降低投資者門檻,推公開發行制度,以改善內部流動性。”
數量下降的另一方面則來自監管。從股轉系統發現,近兩個月期間就發布了近百條監管公告,分別涉及掛牌企業、券商及會計事務所等。“監管層或有意通過調節掛牌節奏和完善退市機制來控制掛牌企業數量的增速。”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認為,隨著監管不斷加強,新三板市場最終會實現從以量取勝到質的飛躍的核心轉變。“存在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正是新三板這幾年高速擴容的前提和基礎。”
3新三板監管能力提升,已制定違法違規線索處理方案
全國股轉系統監管能力正在不斷提升。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獲悉,全國股轉系統已在上半年制定《關于加強違法違規線索發現處理工作的落實方案》,目前對新三板各參與主體,已經形成自律監管以及移送涉嫌違法違規線索、協助證監會派出機構調查、協助公安和司法機關調查等多層次監管合力。
今年以來,全國股轉系統不斷加強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僅上半年,全國股轉系統共對2641家掛牌公司及相關市場主體實施自律監管措施,對10家掛牌公司及相關市場主體實施紀律處分,對18家未披露定期報告的公司實施強制摘牌;對315個投資者采取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對28個投資者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對4個投資者做出限制證券賬戶交易的監管決定。實現了將自律監管處理與發行、重組等業務掛鉤,加大自律監管措施的威懾力。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股轉系統向證監會移送掛牌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線索3條,移送涉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線索6條,協助證監會派出機構調查12件,協助公安和司法機關調查3件。
今年上半年,全國股轉系統還擬定了《掛牌公司規范運作指引》初稿,對4家主辦券商推薦業務工作底稿及內核工作指引落實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同時采用“以訓代罰”的方式,強制要求存在資金占用、提請使用募集資金違規行為的掛牌公司相關責任人參加監管法規的集中培訓考試。
目前,全國股轉系統對違規使用募集資金監管力度不斷增強,7月份以來,已有網智天元因在2015年期間存在提前使用募集資金等行為,被全國股轉系統實施紀律處分;博雅科技也因2016年提前使用募集資金等違法行為,被采取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了望股份存在提前使用募集資金約2500萬元等違法行為,全國股轉系統給予了望股份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
另外,全國股轉系統上半年還改進了信息統計和共享,為提高監管合力打下基礎,建立了內部數據、外部數據獲取通道,擴大統計系統數據覆蓋范圍,實現常規統計自動化。
幸福來得有些突然。對于擬IPO企業來說,困擾已久的“三類股東”問題迎來了重大轉機。
4新三板含“三類股東”企業批量獲反饋,重大的信號
8月2日晚消息,證監會IPO排隊公司預披露更新名單中,出現了7家新三板公司身影,其中一度因“三類股東”問題困擾審核停滯不前的4家新三板公司赫然在列,在圈內炸開了鍋。 此前,擬IPO企業被要求清理“三類股東”,如果完成不了,中介機構甚至不同意給申報材料。此次新三板含“三類股東”擬IPO企業獲得反饋,數量之多創歷史記錄,被業內視為一個積極而重大的信號。
這是首次新三板含“三類股東”擬IPO企業獲得反饋。8月2日晚間,證監會官網披露7家新三板企業擬IPO反饋意見及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更新,分別為有友食品、龍磁科技、阿波羅、博拉網絡、吉人高新、新疆火炬、聚利科技,其中4家企業含有“三類股東”。更為罕見的是,有友食品、龍磁科技以及阿波羅3家擬IPO企業被明確問到了“三類股東”問題。
根據招股書披露,阿波羅股東中含有19個私募基金和7個資產管理計劃,有友食品股東中含有18家私募投資基金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博拉網絡也披露了持股占0.57%的聯合基金1號新三板基金。
總而言之,這是首次含有“三類股東”的新三板企業的IPO反饋意見獲得證監會披露,意義非凡,而且反饋意見及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更新被掛證監會官網,這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根據審核進度,接下來等待著這些企業的就是發審會。
5股轉解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三板投資門檻“不降反升”!
2017年8月3日,股轉系統官網公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修訂解讀。
在《管理細則》修訂解讀中,股轉系統重點提及,自然人投資者的“證券投資經驗”修改為 “證券、基金、期貨投資經歷”,“專業背景或培訓經歷”修改為“金融從業經歷”。并認為,這樣能“更加客觀、全面地衡量投資者的投資經歷和金融專業知識水平”。
市場分析認為,表面上看,新細則投資門檻稍降,但嚴格意義上,新三板對投資者的500萬門檻并沒有實質上降低。對于想開通新三板帳戶的個人投資者來說,計算金融類資產還是證券帳戶上資產達500萬元,或者是從事金融還是證券之類投資經歷,并沒有很大差別。
同時,針對機構投資者,股轉系統指出,法人機構準入的資產規模認定更加嚴格,由注冊資本變為實收資本或實收股本,確保規則對法人機構和合伙企業的公平性。主辦券商在認定法人機構的實收資本或實收股本,以及合伙企業的實繳出資時,應以會計師事務所最近90日內為其出具的驗資報告或為其出具的最近一期審計報告為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管理細則》修訂,對投資者提出了更多義務要求,而主辦券商則需要承擔更重要的風險控制責任。
本次修訂,監管層要求主辦券商應當自為自然人投資者開通權限之日起每12個月內至少對其進行一次持續評估, 如其前5個轉讓日日均資產低于申請開通權限時準入資產規模要求的60%時,主辦券商應當履行特別的注意義務,包括制定專門的工作程序,追加了解相關信息,告知特別的風險點,或者增加回訪頻次等。
監管層要求,如果投資者不配合或提供虛假信息,主辦券商應當拒絕為其辦理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相關業務或者限制其交易權限。而此前是主辦券商可以拒絕為其辦理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相關業務。
最后,針對“已開通交易權限的投資者是否需要重新進行資格認定”的問題,股轉系統表示,2017年7月1日前已開通新三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可繼續參與掛牌公司股票交易。
- 上一篇: 全國股轉公司隋強:成長有煩惱,未來值得期許 2017/8/16
- 下一篇:新三板企業IPO過會再添兩家,今年新三板已11家成功過會 20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