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三板共募集539億,較去年少77億
三板市場
三板成指:1231.29
漲跌幅-0.11%,成交額9.42億;總掛牌數11283,總成交963家
三板做市:1067.02
漲跌幅0.08%,成交額2.92億;做市掛牌數1559,做市成交565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三板新訊
1要聞集錦
News
今年以來新三板共募集539億,較去年少77億
三類股東監管風向或生變 新三板擬IPO企業審核進度停滯
減持新規影響摸底,波及三板企業“大額股東”
立信成第二家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會所,服務新三板公司家數業內第一
新三板又有公司掛牌不到半年就摘牌,摘牌數較去年翻5倍
今年以來新三板共募集539億,較去年少77億
新三板最新融資數據出爐!數據顯示,截至今天,新三板共有11280家掛牌企業,其中在今年1-5月新三板企業共實施完成增發1344次,募集總額為539.40億元,不過,與去年相比減少了近77億元。
1-5月新三板企業共募集539億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5月新三板企業共實施完成1344次增發,共募集總額539.40億元,募集現金510.06億元。不過,我們發現,較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掛牌企業募集總額有所減少,減少76.82億元,募集現金較去年同期減少48.19億元。
3月份是掛牌企業募集金額最多的月份。數據顯示,1月新三板企業共實施完成287次增發,募集總額為111.56億元;2月掛牌企業共實施完成219次增發,募集總額73.58億元;3月掛牌企業共實施完成322次增發,募集總額142.78億元;4月掛牌企業共實施完成272次增發,募集總額85.57億元;5月掛牌企業共實施完成244次增發,募集總額125.91億元。
科立森增發價格最高,為588元
從企業增發價格來看,我們發現1-5月有9家掛牌企業的增發股價達到100元以上(包括100元),其中科立森的發行股價最高,達588元。9家企業分別為科立森(832335)、縱目科技(870816)、愛問科技(870036)、安科運達(838879)、睦合達(836801)、合全藥業(832159)、眾聯能創(835036)、菲鵬生物(838391)和多點科技(837762)。神州優車融資最多,一筆募集46億元。
從企業募集總額來看,1-5月新三板企業中屬神州優車(838006)募集的資金最多,達46億元。其次為開源證券(832396)、金川科技(837205)、易點天下(430270)、川山甲(836361)。
200多次增發目的涵蓋償還債務
從企業募集資金目的來看,企業募集資金主要用于補充企業流動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償還債務、股權激勵、收購資產、項目融資、做市庫存、其他等方面。其中,我們發現有900多次增發目的中涵蓋給企業補充流動資金,200多次增發目的中涵蓋償還銀行貸款、償還債務。
制造業企業募集金額最多,募集233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1-5月制造業企業募集資金最多,共增發實施完成643次,募集總額為233.14億元。其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2三類股東監管風向或生變 新三板擬IPO企業審核進度停滯
時至今日,在前期IPO審核常態化的環境下,一些此前較早就申報IPO材料的新三板擬IPO企業審核進度停滯不前。在IPO審核再次成為市場討論焦點的背景下,針對“三類股東”的口徑或再次面臨變化。近日,一位滬上地區機構人士透露,目前在IPO審核當中,“三類股東”的相關問題或由不排斥轉為被謹慎對待。
“三類股東”指的是資管計劃、契約型基金或信托產品。自去年初,“三類股東”問題浮出水面后,就一直在困擾IPO企業以及三類股東背后的機構。時至今日,僅有海辰藥業(300584.SZ)以及長川科技(300604.SZ)兩家公司攜帶“三類股東”成功過會并完成新股發行,但上述案例在一定程度并不具有參考意義。
反饋無答復
“如果謹慎對待的口徑坐實,我們這些機構無論是募資還是投資都將會出現問題。”6月6日,一位滬上公募基金專戶的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事實上,2017年,“三類股東”口徑問題的流變經歷了數個階段,在海辰藥業、長川科技成功攜帶“三類股東”過會后,市場一度以為“三類股東”將不構成系統性障礙。但就在長川科技過后不久,據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人士透露,長川科技案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后續有三類股東情況的企業不構成參考性。
而更讓市場擔憂的則是來自審核進度方面的證據。時至今日,在前期IPO審核常態化的環境下,一些此前較早就申報IPO材料的新三板擬IPO企業審核進度疑似凍結。以海容冷鏈(830822)為例,其在2015年11月4日即向證監會報送了IPO申請材料,至2017年2月24日獲得了首次反饋。彼時包括海榮冷鏈等數家股東結構中包含有三類股東的企業獲得反饋之后,市場一度較為樂觀,認為相關企業的審核已按正常進度進行。但截至6月6日,海榮冷鏈等企業的審核進度仍沒有進展。
相較之下,另外幾家沒有三類股東問題的企業,如阿科力(430605),就在海榮冷鏈等企業審核進度停滯不前的期間,已完成了預披露更新,下一步即將等待上會。
“目前來看,這些新三板企業像是被擱置了一樣。如果單一家如此還可能存在其他情況,但如此多數量的企業均沒有下一步進展,很可能目前三類股東的問題不樂觀。”一位華龍證券人士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海榮冷鏈股東中包含有數家機構,其中包括兩家公募系的專戶產品。其中一家股東——中科沃土董事長朱為繹在6月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我們產品里的股東都同意穿透反饋,甚至做好了產品延期的打算,但目前反饋上去的情況還沒進一步消息。”
與此同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與部分相關公司采訪中了解到,涉及三類股東問題的部分公司早在反饋之初,便已將相關穿透核查的結果進行了反饋,但時至今日也尚未有進一步的答復。
清理陷困境
在“三類股東”問題無明確監管口徑和操作指導的情況下,無論是企業還是機構都備受煎熬。“目前公司想在擬IPO之前處理三類股東,但處理成本不小,希望可以根據目前的新情況選擇下一步的方向。然而最新的情況又讓我們進退兩難,一方面還是有攜帶三類股東的公司成功過會,但一方面新三板又擱淺了很多涉及三類股東的公司。我們希望有明確的監管指導”。北京地區一家想以6月30日為審計基準日提交IPO材料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還了解到,部分企業在未雨綢繆清理三類股東時遭遇了部分機構的刁難。華東地區一家掛牌公司的董秘透露:“我們近期在和一家資管機構談,但對方漫天要價,這就是看準了我們打算IPO,這種情況下清理難度很大。”
不僅是企業著急,在沒有明確監管指導的情況下,相關機構也舉步維艱。“很多好公司聽說我們是三類股東的范疇,干脆連早期接觸都不愿意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一些基金也陪跑企業很多年,如今要上市了,不能享受這份回報對投資人來說也很沮喪。”一位北京地區公募基金專戶產品的經理對記者表示。
華南地區一家中小型券商的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則表示:“從監管層的角度出發,三類股東問題清理實際上沒有問題。但目前情況不明朗,市場所有參與主體不知道是否要清理,如果監管層能夠給予明確的態度,無論是企業還是機構都會按照相關政策操作,這樣所有參與者關系都理順了。”
3減持新規影響摸底,波及三板企業“大額股東”
端午節前夕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下稱“《9號文》”)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根據本報記者追蹤了解到,新三板市場與A股市場互相作為獨立的個體,很少出現聯動的情況,但在如今新三板擬IPO企業數量井噴的大環境下,《9號文》的出臺也將給新三板市場的投資邏輯帶來一些影響。
影響大比例投資者
如今,新三板擬IPO企業儲備接近400家。在轉板通道尚未打通之際,龐大的擬IPO預備軍天然地將新三板市場同A股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這樣的背景下,IPO的發審節奏,股份的退出問題都牽動著新三板市場的心。
“2016年以來,新三板沒有什么主題或者熱點可言,無數家擬IPO的企業為二級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都開始熱衷于在新三板進行Pre-IPO的押注。”北京地區一位早期Pre-IPO策略的投資者對記者講道。根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億的資金瘋狂涌入新三板擬IPO企業,這將近占到了上半年全市場定增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一。“新三板擬IPO標的成了唯一有希望能夠有回報的主題,目前很多好的擬IPO標的一票難求。”滬上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新三板專戶產品的基金經理表示。市場瘋狂地押注以及IPO審核的常態化都讓眾多投資者看到了Pre-IPO集郵策略的曙光,隨著排隊的時間成本一再縮減,上市回報的時點也越來越近。
因此,當《9號文》正式出臺后,減持新規將會拉長退出的周期,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新三板火熱的PRO-IPO概念澆了一盆冷水。“據最新發布的《九號文》,適用對象范圍新增了持有特定股份(包括IPO前入股、通過定增入股)的股東。如果新三板公司未來在A股成功上市,則目前股東均應屬于特定股東,包括:公司掛牌新三板時的原始股東、掛牌后定增入股的股東,以及掛牌后在新三板的二級市場上買入的股東。因此參與新三板Pre-IPO項目投資的資金的退出時間可能需要延長,并因此面臨市場環境變遷、估值水平起落的考驗。”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彭海也分析到此番A股市場的減持新規也不可避免地給新三板擬IPO企業中的大額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影響。“根據A股減持新規,如果新三板公司未來在A股成功上市,其特定股東將包括公司掛牌新三板時的原始股東、掛牌后定增入股的股東,以及掛牌后在新三板的二級市場上買入的股東。但由于絕大部分新進投資者最終持有公司上市后的股權比例都在1%以內,所以根據減持新規也可以做到一年限售期滿后隨時減持,基本無影響,只會對持股比例較大的機構投資者帶來減持時間的一點延長。”彭海進一步表示。
或需理順減持
有意思的是,與A股封堵減持漏洞不一樣的是,新三板市場亟需減持通道。“此次《9號文》重點封堵的就是通過大宗交易的過橋式減持,但對新三板市場來說反而迫切地需要大宗交易通道。”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指出。
近兩年新三板市場對大宗交易通道的需求日趨迫切。首先是因為在做市轉讓方式下股東減持需求會受到交易方式的限制。與此同時,做市轉讓方式下大規模的股票拋售也勢必對公司股價有嚴重影響。市場對大宗交易等減持通道剛性需求的另一面則體現在隨著越來越多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場流通股的規模在迅速膨脹。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將有1388.63億股股票解禁上市交易,較2016年增長18.04%。2017年上半年解禁需求更盛,有723.28億股股票解禁,同比增長達70.17%。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新三板市場“老股轉讓”生意做大的機會。但一些老股轉讓機構將股票賣給不合格投資者,而保本保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諸多的市場問題。因此,大宗交易通道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市場正常的減持需求得到滿足,而不是通過灰色的途徑進行解決。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則講道:“借鑒國內外交易機制經驗,在以NASDAQ 和中國臺灣柜臺買賣中心為代表的市場中,大宗交易的發展歷史都反映出,大宗交易在以報價驅動為主的市場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大宗交易是對做市商制度的重要補充。不但能夠滿足投資者較高的流動性需求,而且能夠有效地促進大額股權的轉讓和降低交易成本,比照新三板市場發展進程,機構投資者的比重多,我們認為新三板大宗交易制度更為迫切。”
4立信成第二家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會所,服務新三板公司家數業內第一
6月8日,白云山(600332,SH)公告稱,公司取消了23日股東大會上關于續聘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立信)為該公司2017年度審計師和內控審計師的議案,并說明取消議案原因如下:立信已被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并限期整改。記者注意到,這是繼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瑞華)之后,年內第二家被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
今年初,瑞華曾因兩次被證監會行政處罰而被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并限期2個月內完成整改;至今年4月,瑞華恢復承接新證券業務,總共被暫停了3個月。此次服務新三板公司和A股公司多達1500家的中國資本市場“第一大所”——立信也被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并限期整改,業內人士稱,這表明監管層正在不斷強化對于中介機構的嚴格監管。
立信、瑞華相繼被罰
6月8日下午,白云山發布《關于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取消部分議案的公告》,取消了《關于續聘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為本公司2017年度審計師的議案》等兩項議案,取消原因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分別于2016年7月20日、2017年5月23日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89號、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7]55號),按照財政部、證監會發布的《關于調整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申請條件的通知》(財會[2012]2號)的相關規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已于2017年5月23日起開展全面整改工作,并自受到第二次行政處罰之日起兩個月的整改期間內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年內第二家被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今年2月,因為分別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也曾被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并限期整。從今年1月7日被暫停,至4月7日恢復承接新證券業務,瑞華所被“關“了3個月。白云山公告提到,鑒于立信已暫停承接新業務,其整改結束后能否通過相關部門核查具有一定不確定性,故而公司取消了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對續聘立信等議案的審議。
業內:監管層加強中介職責
據Choice數據統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11280家掛牌公司中,瑞華作為審計機構服務的新三板公司多達954家(不包含分所,下同),排名第二;在3254家A股公司中服務的企業數量多達359家,排名第三,合計多達1313家。而立信服務的新三板公司有966家,A股公司534家,數量排名均為第一,合計服務1500家。立信、瑞華是中國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第一、第二大會計師事務所。
目前新三板480家上市輔導的掛牌公司中,審計機構為立信的有85家,瑞華有45家,分列第一和第三。97家新三板IPO排隊企業中,會計師事務所為立信的有14家,瑞華有11家,分列第二、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注意到,瑞華被罰后,有部分新三板掛牌公司把審計機構從瑞華變更為立信。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稱,立信連續兩次接到行政處罰并被暫停承接新證券業務,說明其內控不完善,并未按照會計準則的審計程序進行審計,未盡到勤勉責任,后續或將同瑞華一樣、面臨被眾多公司解除審計聘請的情況。立信審計的擬IPO公司,其財務數據也將被打上問號。
中國民族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廣澤峰表示,瑞華所被暫停新接證券業務適逢年報披露前,這次立信所被罰是年報披露剛過的時間,影響或將小一些。另外相對于長周期的A股業務,掛牌公司的一些業務周期相對較短,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可能更多。對于目前已經IPO排隊的企業,更換審計機構的成本高,預計變更行為不多;而對于擬掛牌、或即將上報的再融資等短周期業務的公司,更有可能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不到半年時間,連續兩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被罰,張馳認為,這表示監管機構在強化中介機構應當擔負起的責任、審計企業的財務數據問題。監管層發現問題立即查證、處罰,努力預防企業財務造假。廣澤峰對此也表示,監管層在努力讓中介機構回歸其本位,強化中介機構職責,也加大了問責力度。
5新三板又有公司掛牌不到半年就摘牌,摘牌數較去年翻5倍
6月7日,坐標裝飾(839973)發布公告,將于6月8日終止掛牌。挖貝網發現坐標裝飾2016年11月28日在新三板掛牌,僅僅半年時間,坐標裝飾又宣布摘牌,可以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新三板像坐標裝飾這樣“來去匆匆”的公司還有不少。挖貝網發現,截至發稿,僅2016年掛牌新三板的公司里就有76家已經摘牌,其中掛牌不到一年的公司有51家。
掛牌半年就摘牌
坐標裝飾于2016年11月28日在新三板掛牌,是一家專注于建筑裝飾領域的綜合服務商,為國內公共建筑、住宅精裝、機電安裝等各類建筑裝修裝飾工程提供施工、設計與咨詢服務。公開資料顯示,坐標裝飾凈利潤保持持續增長態勢。2014、2015、20161-4月營業收入分別為5.36億元、8.08億元、4.26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47.82萬元、549.13萬元、640.18萬元。坐標裝飾的業績表現算得上出色,并不構成摘牌動機。3月24日,坐標裝飾發公告稱,為配合公司經營和發展戰略的調整擬申請在股轉系統終止掛牌。未對2016年年報進行披露,6月8日,坐標裝飾從新三板正式摘牌。
摘牌數量成倍增長
挖貝網發現,掛牌不滿一年就摘牌的現象首次出現在2014年。根據不完全統計,掛牌未滿一年就摘牌的企業在2014年有9家,2015年11家。而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上漲到51家,是前兩年數量總和的2.5倍。
和坐標裝飾一樣,“因自身經營發展需要以及長期戰略規劃,公司擬向股轉系統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成了越來越多企業的摘牌原因。此外,頻繁出現在摘牌提示公告的還有“擬IPO”和“被上市公司并購”。
值得一提的是,在51家掛牌不滿一年就摘牌的企業中,僅河南金泉(838252)一家企業披露了2016年年報,98%的企業在摘牌前不會披露2016年年報。
曾有摘牌公司董秘公開表示:“公司早就在籌劃摘牌,主要精力都用來與股東溝通、向股轉系統提交申請等,實在沒有時間去管年報的事情。”
- 上一篇:逾160家新三板企業終止做市,僅73家同期“補缺” 2017/6/14
- 下一篇:新三板日報 | 創新層占新三板成交半壁江山,逾一成企業奔赴IPO 20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