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_啊灬啊别停灬啊灬快点小柔_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在线 _日韩欧美福利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2017年創新層數據連連看

2017/6/5 20:35:49 點擊:633
 


三板成指:1232.21


漲跌幅-0.41%,成交額11.25億;總掛牌數11250,總成交999家



三板做市:1070.72


漲跌幅-0.44%,成交額3.88億;做市掛牌數1569,做市成交589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要聞集錦

News

  • 2017年創新層數據連連看

  • 新三板下半年投資策略,雙核心驅動

  • 主板減持新規對新三板影響幾何

  • 上半年融資PK:新三板完勝中小板、創業板

  • 首例!精晶藥業發布雙創債轉股

1

2017年創新層數據連連看


5月30日,股轉系統官網發布2017年創新層最新調整的正式名單。據此,本年度的創新層調整塵埃落定,1393家掛牌公司成功躋身創新層,占截至2017年5月31日11244家總掛牌數的12.38%,略低于2016年首次分層的比例12.47%。此次調整好后,新晉創新層企業增加至766家,保層企業也增加13家至712家,同時降層企業則減少至308家。整體而言,新三板在線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篩選后發現,本輪創新層大調整,高成長性和高盈利的公司突出重圍,更有優勢躋身創新層。


根據股轉系統分層標準,標準二關注“營業收入增長+股本”,因此體量大、成長快速的公司更適用這一點。本次分層,該類企業最受益,571家公司僅僅憑借符合標準二便闖入創新層。其次則是362家盈利情況良好的掛牌公司,符合“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的標準一。而標準三,只有85家靠這一條進入創新層。


可見,歷經2016年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僵局,即便是資質良好的掛牌公司,也難敵整體市場的“寒冷”。這從做市轉讓方式的衰落可以看出。數據顯示,1393家創新層公司中,采取做市轉讓方式的公司只有575家,占比41.27%;而2016年953家首批創新層公司中,共有649家公司采取做市轉讓方式,占比68.1%。


在市場流動性不怎么順暢的情況下,各家掛牌公司多是憑借“硬實力”躋身創新層。從營收角度,共有76家創新層公司2016年的營收達到十億元級別。其中,鋼銀電商以410.96億元稱雄?梢哉f,進入創新層的1393家公司成長性均頗為穩定。但這其中,有7家掛牌公司的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超過10倍,其中尤以神州優車為甚,其該數值是191.79倍。


對于企業和投資者來說,盈利能力才是正道。新三板在線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獲悉,共有51家創新層公司最近兩年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保持在1億元以上,其中齊魯銀行以14.14億元,力壓華強方特等實體行業公司。


從凈資產收益率角度看,1393家創新層公司中, 10家企業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超過100%,其中第一名元初食品的該數值是1484.92%。


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還是神州優車、華強方特等明星三板股。從市值表現看,截至2017年4月30日,神州優車最近60個可轉讓做市交易日的日平均總市值是409.65億元,位居創新層名單第一名。該公司截至2017年5月31日的最新市值增長至455.93億元。


從股東戶數來看,真正具體流動性的創新層公司不多。新三板在線查閱這些公司2016年年報披露的股東總戶數看,809家創新層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股東戶數低于50戶。不過,也有創新層公司看來很活躍。株百股份、齊魯銀行、江蘇鐵發、聯訊證券、圣泉集團、寧波公運、聯飛翔、成大生物和凌志軟件的股東戶數超過1000名。


實體行業的掛牌公司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新三板在線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考察,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各掛牌公司員工情況來看,101家創新層公司擁有員工數超過1000名,其中海峽人力、神州優車、新大正、華強方特和中科軟等公司的員工數超過10000名。哪些新三板公司的員工薪資最高?銀行、證券機構還是保險行業?新三板在線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從創新層公司來看,2016年員工人均薪酬最高的公司是蒼源種植,人均215.69萬元,該公司只有37名員工。與金融行業沾邊的基玉金服員工人均薪酬是74.94萬元,只排到創新層公司總第三名。


前景光明的潛力股,投資者都愛。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篩選,新三板在線發現,1393家創新層公司中,117家正謀IPO上市前途,其中不乏沃捷傳媒等重新調入創新層的公司。


整體看來,與新三板掛牌公司整體情況類似,創新層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這兩個行業相關公司數分別是604家、340家。


廣東、北京、江蘇、上海,這四個中國經濟最發達、中小企業集聚的區域,也是創新層公司最集中的。2017年,廣東創新層公司數首次超過北京,以247家稱雄。因著新三板期初發源于中關村的背景,該區域的中小企業更有掛牌新三板的主動性,就全國科技園區來看,中關村以92家創新層公司力壓上海張江的22家。有意思的是,新三板在線發現,有13家創新層公司屬于證監會要扶持的貧困縣。而這些公司本身資質也不賴,其中寧夏上陵牧業、河南山水環境等公司均符合創新層三條分層標準。

2

新三板下半年投資策略,雙核心驅動


影響2017年新三板市場的兩大因素是:主板IPO提速和“精選層”的推出。在這兩大利好的刺激下,二級市場的交投活躍度明顯上升,做市板塊也贏得廣泛關注。然而在資金端的堅守下,資產端卻在逃離——市場擴容放緩、“做市轉協議”潮爆發、逾400家企業謀求IPO。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7下半年的投資熱點究竟在何方?中信證券劉凱團隊在《新三板市場2017年下半年投資策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中給出建議,自下而上的投資策略將是新三板市場上的主流。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是從估值切入的Pre-IPO策略,二是從流動性切入的精選層策略。


Pre-IPO策略從估值切入


近來,IPO平均所需總時長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是Pre-IPO策略應用于新三板的最大機遇。這一下降趨勢主要體現在:


(1)自2016年11月以來,IPO平均所需總時長從875天持續下降至677天;

(2)企業IPO從受理至預披露更新完成平均所需時長在2017年以來有所下降,并在600天上下波動,保持穩定;

(3)2016年以來,擬IPO企業取得證監會核準發行批文的時間顯著縮短。


此外,IPO排隊企業中,已反饋狀態企業最多,IPO審核節奏也明顯加快。劉凱團隊表示,雖然堅持認為獨立市場是新三板的最終出路,但是當前新三板的定位更加類似預備板。IPO的提速對主板帶來的估值壓力是構建PRE-IPO策略需要面對的變量。經過上半年的估值修復,三板擬上市公司相對創業板估值折價的均衡區間被打破,折價率由原來的70%變為50%。根據2016年年報的數據,符合IPO條件且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公司家數大致在1000家左右,這占比不到10%的公司應該是持PRE-IPO策略的投資者的主戰場。在文章中,劉凱團隊為投資者構建了Pre-IPO策略的指標體系,建議投資者關注符合IPO條件、成長性、盈利能力具備一定優勢且估值合理的新三板企業。參考標準如下:


(1)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最近一年的凈利潤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2)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

(3)最近三年凈利潤增速高于40%

(4)PE(TTM)估值水平低于20倍。


精選層策略從流動性切入


股權高度集中是新三板市場的普遍現象,但創新層做市企業的股權分散度水平最優。根據2016年年報數據,新三板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合計在60%、70%、80%和90%以上的企業占總體的比例分別為99.02%、97.39%、93.00%和82.69%。新三板市場整體股權未能分散的情況可見一斑。但是創新層做市的股權分散度水平最優,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合計在60%、70%、80%和90%以上的企業占總體的比例分別為95.67%、87.18%、68.95%和42.42%,相較于整個市場的股權分散程度有顯著提升。


在當前的市場結構下,做市商是新三板市場內分散股權和提供流動性的核心力量。考慮到創新做市板塊目前的股權分散度水平以及相對優秀的財務表現,劉凱團隊認為,創新層做市板塊有望成為未來流動性改善的突破口。


同時,他們認為,流動性改善的源頭需先后在發行端和交易端著力。新三板創新層(或以上層次)通過實施小型IPO改善個股的股權分散度是必經之路。而在交易端,降投資者門檻成為新三板改革需要攻克的另一大難關。在文章中,劉凱團隊建議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具備如下特征和條件的創新層做市板塊的掛牌企業:


(1)股東戶數200—400人,做市商家數10-12家;

(2)高景氣行業和新三板戰略新興產業,有望在未來享受制度紅利;

(3)2016年凈利潤超過2000萬且資產規模過億;

(4)估值合理。


除了上述兩大市場思維主導下的投資策略,中信證券劉凱團隊還在文章中整理了產業思維主導下的多維度投資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1)教育行業,布局全年齡段的班課培訓、教育信息化、0-6歲在線英語外教等賽道;

(2)大消費行業,看好文娛消費、旅游、新零售三條主線;

(3)tmt行業,預計持續分化是趨勢,重點關注在前端技術,或后端市場存在獨特優勢的企業;

(4)裝備制造業,深挖新能源汽車以及工業無人機兩大細分領域;

(5)醫療健康產業,重視民營專科醫院、醫療器械中擁有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的公司。

3

主板減持新規對新三板影響幾何


臨端午節小長假前的周末,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為主板的二級市場投資者送上了一份大禮。昨日(5月27日),證監會修訂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若干規定》對減持制度進行了補充、完善,并對交易所加強減持監管提出了明確要求。滬深兩交易所也在當天隨即出臺了《上市公司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減持股份實施細則》。同時規定中特別強調,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看來下周主板開市后,投資者就可以笑納這份節日大紅包了。本次主板減持新規給新三板帶來的影響如何?


新三板股東均為特定股東


本次減持新規所適用對象,由原來的大股東(即控股股東或持股5%以上股東)和董監高兩類對象變成了三類對象,即增加了一類新對象特定股東!兑幎ā分忻鞔_指出:特定股東減持,即大股東以外的股東,減持所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以下統稱特定股份)。因為新三板所有的股東包括掛牌新三板時的原始股東、掛牌后定增進來的股東以及掛牌后在二級市場上買入的股東,其所持有的股份在新三板企業成功主板上市后都屬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所以我們新三板股東均為規定中所指的特定股東。


新三板集郵基本不受影響


雖然我們在新三板二級市場進行的集郵也被認定為特定股東,但由于絕大部分的投資者最終持有公司上市后的比例都在1%以內,所以根據減持新規也可以做到一年限售期滿后隨時減持,基本無影響,只會對持股比例較大的機構投資者帶來減持時間的一點延長。


新三板被并購的減持延長


新規定中明確: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該部分股份的,除遵守前款規定外,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個月內,減持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50%。


目前新三板公司被主板公司并購大部分都是采取現金和股權支付的形式,而股權支付就是主板公司對新三板股東進行非公開發行股份用以收購,而我們二級投資者所持有的這些股權,本來在收購全部完成一年限售期滿后也能全部減持,但新規之后只能減持50%,另外一半得再限售一年。


關于12個月內減持不超過50%的認識誤區


我們市場上有一個認識誤區,由于特定股東包括了首次公開發行前股東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東,同時在規定中又要求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個月內,減持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50%,所以很多人錯誤地也認為所有的特定股東都只能12個月內減持不超過50%,但實際上新三板的投資者(屬特定股東的前者)是不在這個限制之內的。


新三板IPO和被并購更難以取舍


這一年多來,不斷有新三板企業老板咨詢,到底選擇IPO還是被主板并購,我一般都會提醒兩個問題,一是公司業績增長能持續多長時間,二是套現的壓力程度。新規前大股東的限售期是3年,新規后由于實際控制人的持股比例都遠遠高于5%,根據新減持規定,將會被動延長。這樣的話如果新三板大股東們要想順利套現,就得對自己的業績有十年左右持續穩定增長的預期了。如果選擇被主板公司并購,新三板大股東可能只是主板的小股東,同時也只需要3年的業績對賭,套現預期就更近了,而且可以在并購方案中要求更高的現金支付比例,有時甚至可以做到全現金收購。所以在主板減持新規面前,一些處于IPO和被并購十字路口前的新三板企業可能會更多地選擇被并購了。


高比例股東會否提前分倉


根據新規,解禁后每90天只能通過二級市場減持1%,通過大宗交易每90日只能減持2%且接盤方要被鎖定6個月。不管是新三板企業選擇IPO或者被并購,如果控制人持股比例過高,減持時間將不得不被動延長,所以可能會出現很多新三板大股東在新三板二級市場進行提前分倉的布局。


主板大宗受限會否影響新三板大宗交易的推出


根據新規,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減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受讓方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受讓的股份。這次關于大宗交易的嚴格規定,將大幅降低主板大宗交易的活躍性和成交量,同時目前正值新三板大宗交易即將推出的窗口期,不知新三板大宗交易會否因此需要重新完善進而影響正式推出時間。

4

上半年融資PK:新三板完勝中小板、創業板!


2017年已過去近半,經歷了去年迅速擴容的新三板,在今年保持著較強的融資能力:年初至今,新三板融資總額達到499.25億元,雖同比去年的629.87億元有所下滑,但仍然有1255家掛牌公司完成了融資,融資總額和融資家數均遠超創業板和中小板。


新三板成績單:總額499.25億,36家公司融資額超2億,神州優車拔得頭籌


在類金融企業再融資全面叫停的情況下,新三板融資規模難以再現2015年的“盛世”,但今年以來,仍然有不少公司在新三板完成融資。據統計,2017年至今,新三板1255家掛牌公司完成了定向增發,總融資額499.25億元。其中,融資額排名前五的分別為神州優車46億元、開源證券14.70億元、易點天下6.39億元、川山甲6億元、青浦資產5.53億元。還有31家公司實現了單筆融資額超過2億元,在融資規模上絲毫不輸給IPO。


值得一提的是,4月28日,神州優車(838006.OC)宣布完成掛牌后第一次融資,上海聯銀創投、浦銀安盛資管、上海谷欣投資、中金啟元創投基金等四家機構合計認購2.74億股,融資總額達到46億,創造了新三板非金融企業單筆融資金額記錄。


除神州優車外,上半年新三板還有6家公司融資估值超過50億,分別是開源證券、南通三建、金達萊、賽科星、參仙源和菲鵬生物,這五家公司中,只有金達萊(830777.OC)為做市轉讓,公司上半年曾融資1.8億,發行價格25.8元/股,太平洋證券寧靜88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參與認購。不過,由于年報不達預期,金達萊股價自4月初開始連連下挫,已跌至16.6元/股,浮虧已達35%。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上半年新三板公司融資估值情況。在剔除2016年凈利潤為負和市盈率超過100倍的公司后,平均發行市盈率23.04倍,這倒是和證監會指導的IPO發行價格如初一致。


為了更好地研究現在風靡新三板的“Pre-IPO”投資估值,我們將2016年凈利潤2500萬元以上且融資額超過5000萬元的掛牌公司融資估值情況進行分析。在上半年,共有193家符合條件的掛牌公司完成融資,平均市盈率25.6倍。


去年開始IPO提速后,新股發行速度加快,2017年以來已有198家公司成功發行登陸A股。其中,上交所主板97家、中小板33家、創業板68家。而整個A股IPO的融資規模,在今年已經達到了1030.94億,估計年內超過2000億只是時間問題,要知道去年全年也就1633億。


深交所中小板和創業板在今年的IPO融資總額分別為157.71億元和238.62億元,二者相加的數字還不及新三板。從這一點來看,新三板的融資能力似乎一點也不比創業板、中小板差。


創業板68家IPO企業中,融資額超過10億的也僅有億聯網絡、尚品宅配、三雄極光、賽托生物四家,近半數公司辛苦排隊3年,融資額還不足2億,最少的立昂技術(300603.SZ)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僅8328.5萬元。所以,從融資的速度和規模上看,符合IPO標準的新三板企業,在這一點上也遠勝于創業板。


不過,今年主板和中小板企業的再融資規模,還是新三板遠不及的。上交所主板今年已有66家公司完成1774.64億再融資,深交所中小板也有74家公司完成857.55億再融資。 興業銀行、上汽集團、中國中車、中國電建等融資規模都在百億以上。

5

首例!精晶藥業發布雙創債轉股


雙創債,我們對此不陌生了,目前新三板上已有不少企業通過雙創債的方式來融資。但是,雙創可轉債,新三板上目前還未有過案例,不過,隨著精晶藥業發布雙創債轉股預案,新三板上有望開先例。但是,這個過程,可能并不容易,因為目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暫無雙創債轉股具體制度安排。


5月15日,精晶藥業(835033)就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不超過1.5億元附可轉換成股份的創新創業公司債券。什么意思呢,這1.5億的雙創債可以轉換成公司股份,俗稱雙創債轉股。具體上,精晶藥業此次發行的雙創可轉債期限不超過三年(含三年),采用每年付息一次的付息方式,到期歸還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自每期債券發行結束之日起六個月后可轉換為公司股份。雖然股轉公司目前尚未出臺雙創債轉股的具體制度,但,雙創債轉股可是得到證監會的支持的。


4月28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里面就提到支持設置雙創債轉股條款,新三板掛牌公司發行的可轉股雙創債,轉換成掛牌公司股份時,減免相關的手續費。


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PE基金在投資新三板企業時也通常會簽署對賭條款以降低投資風險,雙創可轉債可以將這些非標準化對賭協議進行標準化,未來通過交易所轉讓也能給PE機構提供一個退出渠道。


去年3月雙創債試點以來,已有20多家企業涉水,其中9家新三板公司已經完成了雙創債的非公開發行。不過,雙創債轉股目前新三板板尚未有先河。此次精晶藥業的大膽嘗試,可能催促股轉公司出臺相關制度規則。


“允許債轉股是‘雙創債’試點的最大亮點,因為這將給創新創業企業提供股債夾層的融資工具,滿足多樣化的融資需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蓖吨醒芯吭悍治鰩燉U威為表示。近日,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指導意見》,非公開發行的創新創業公司債,可以附可轉換成股份的條款。附可轉換成股份條款的創新創業公司債,應當符合中國證監會相關監管規定。記者獲悉,未來《指導意見》出臺之后,滬深交易所以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將制定相關配套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