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_啊灬啊别停灬啊灬快点小柔_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在线 _日韩欧美福利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重大提醒!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交易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2017/5/11 21:03:25 點擊:571
 

三板成指:1220.41


漲跌幅-0.67%,成交額6.45億;總掛牌數11153,總成交999家


三板做市:1095.24


漲跌幅-0.35%,成交額3.76億;做市掛牌數1579,做市成交600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要聞集錦

News

  • 重大提醒!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交易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 “IPO集郵黨”第一顆雷爆炸,邁奇化學復牌暴跌69%

  • 股轉密集發布年報問詢函,12家掛牌企業被質疑

  • 最新反饋!新三板擬IPO“三類股東”問題首次被證監會公開提問

  • 21連跌!但數據顯示新三板正成為“有效市場”,機會或在六七月份

1

重大提醒!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交易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


新三板市場交易制度改革已進入落實階段。根據測試方案,大宗成交確認時間為15:00至15:30,即當日成交的盤后;而集合競價交易時間段并不連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相關交易制度改革,包括大宗交易以及集合競價,已進入深度測試階段,各家券商近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系統的測試。“現在每天我們都要模擬大宗交易及集合競價交易場景,不過相關政策的落定或還需根據測試結果來評估。”5月9日,北京地區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目前處于深度測試階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各家券商參與測試的交易系統,包括大宗交易及集合競價。“根據目前的測試方案,大宗成交確認時間為15:00至15:30,也就是當日成交的盤后。另外,考慮到很多新三板公司沒有交易,因此前一日收盤價為0且當日無成交的公司,禁止大宗成交申報,也就是說大宗交易要建立在有過價格或成交的基礎上。”前述北京地區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另外,記者還獲悉,在每個轉讓日盤后交易結束后,全國股轉系統將通過官方網站逐筆公布大宗交易信息,內容包括證券代碼、證券簡稱、成交價格、成交數量等信息,而轉讓公開信息涉及機構專用交易單元的,公布名稱為“機構專用”。


除了大宗交易之外,市場關注的另外一個交易制度改革是,新三板引入的集合競價將以哪種形式呈現?前述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測試階段集合競價交易將分別于轉讓日的 9:30、10:30、11:30、14:00 揭示一次即時行情,最后一個小時即 14:00 后每十分鐘揭示一次即時行情,最后十分鐘即 14:50 后每分鐘揭示一次即時行情。記者同時了解到,測試階段中,安排集合競價交易的時間段為9:15-11:30、13:00-14:55、14:55-15:00。


對此項安排,部分三板人士猜測這或類似于全國股轉系統高層提出的“不連續競價”,不過對此說法,記者目前尚無法從股轉系統方面確認。


此前,全國股轉系統監事長鄧映翎曾表示,目前改善新三板流動性的其中一個思路是實行競價交易。鄧映翎彼時講到,老三板也是競價交易,但每天只在3點前提供一次集合競價,不提供連續競價。其建議,目前創新層質量提高了,是否可以引入集合競價,比如每半個小做一次競價。


“目前測試階段很多東西有待改進,就如同新三板分層也經歷了數輪測試,最終方案相比之前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我認為總體來說,今年交易制度改革的兌現,是可以期待的。”5月9日,華南地區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部門人士表示。


“在測試中我們也會提出很多問題,例如通過做市報價買入的股票是否可以當日大宗賣出 。事實上,根據測試要求,當日買入的股票,當日是不能通過盤后大宗成交賣出的,但做市情況則是例外。通過一次次溝通反饋,我們也進一步熟悉和完善了最新的交易制度變化。” 一位深圳地區的券商人士則告訴記者。


改善流動性疑問


對于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市場寄予頗多期望,其中之一就是改善流動性的預期。不過,對此,申萬宏源分析師劉靖表示,集合競價未必能改善流動性。“我們之前強調,從5 月份開始,改革的預期將主導市場。年報發布完畢,創新層重新進行調整,此后新一輪的改革政策有望推向市場。目前市場對于大宗交易將推出,以及集合競價會取代協議交易預期較多,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此舉能改善市場流動性。但我們認為,流動性并非集合競價取代協議交易的考量,集合競價甚至可能損害部分協議公司的流動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了解到,新三板市場中,兩網及退市公司,即俗稱“老三板”公司一直在采用集合競價的交易模式,集合競價并非史無前例的創新。在該交易模式下,一段時間內,系統會收集所有買賣報單,最后按照成交量最大化的原因,確定成交價格。


“集合競價交易模式最大的好處是進一步減少了協議交易可能出現的市場操縱行為,但如果一天只集合競價一次,就可能損害一些本來交易已經很活躍的協議交易公司的流動性,因為這會降低趨勢交易者進入的可能性。當然,也可以增加日內集合競價的次數,比如半天一次,或者一小時一次,以降低對某些活躍公司的影響。”5月9日, 滬上一家券商做市部門的人士表示。


前述華南地區人士則認為,“不連續競價交易是介于連續競價交易和協議轉讓之間的一種形態,也可以滿足部分投資者對交易流動性的需求,但目前是否有推出的必要,仍存疑問。目前新三板市場每日的申報單和成交額都較少,如果推出后投資者參與熱情不高,對于流動性的改善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事實上,目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問題,并非交易模式或是交易工具的問題導致的。新三板市場企業數量超過11000家,但絕大多數企業股權集中度過高,股東惜售心態嚴重,可以看作是“無米下鍋”。而二級市場的機構資金也大有減少的趨勢,可以看作是無水。


“無水又無米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做出一道改善流動性的大餐,監管層還是應該多管齊下,推進多路資金入市,同時配合以交易制度的改革,單純的交易方式變化不能在根本上改善流動性。”5月9日,杭州澤浩投資執行合伙人曹剛表示。

2

“IPO集郵黨”第一顆雷爆炸,邁奇化學復牌暴跌69%


“IPO集郵概念股”的熱潮在去年平淡的三板市場炒得火熱,374家已接受上市輔導的擬IPO企業成為了一萬余家企業的靚麗風景線,個個備受關注。也正是因為熱度不減,在這些企業中不乏渾水摸魚的殘次品,隨著年報季的到來,強制披露的要求讓不少企業漏了“馬腳”。 據聯訊證券統計,這些擬IPO企業平均凈利潤為5,389.16萬元,與2015年平均凈利潤5,193.05萬元相比,凈利潤平均增幅僅為3.78%,這一數據普遍低于市場預期。 


“IPO集郵黨”第一顆雷爆炸,邁奇化學復牌暴跌69% 


僅僅就在年報披露期剛剛過去不到一周,“IPO集郵黨”的第一顆雷爆炸。邁奇化學于5月8日發布《邁奇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股票恢復轉讓》的提示性公告,稱公司停牌期間,公司對所籌劃的重大事項全力推進。由于公司2017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虧損,預計2017年上半年同比業績大幅下滑,可能出現不滿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上市條件的情形。 邁奇化學今日復牌,股價大跌9.9元,跌幅高達-69%,盤中一度跌至3.11元,跌幅超過70%,是今天全市場跌幅最大的股票。 


曾為“IPO概念股”領頭羊備受青睞,被抽查、年報兩度延遲披露顯端倪 


下面,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家公司在三板的“成長歷程”。 邁奇化學的主營業務為化工溶劑、化工助劑及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于2014年11月掛牌新三板,2015年5月轉做市交易,國都證券加入為其做市。公司在2015年10月29日在股轉系統上發布上市輔導公告,是第一批“IPO集郵概念股”的領頭羊。公司2015年12月8日開始停牌,與2016年4月27日恢復轉讓。 


第一次分層后,邁奇化學在2016年5月順利進入創新層。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流動性,都堪稱新三板上的優等生。該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期間交易活躍,公司股東人數由21人增加到200多人。不久后,公司在2016年5月20日發布《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并于當日宣布在3天后暫停轉讓,再度停牌。山西證券和國都證券分別為2016年3月24日和5月4日退出為其做市,收獲了第一批“果實”順利退出。 


期間,邁奇化學更換了主辦券商,由中信證券更改為其上市保薦機構中泰證券,似乎上市之路進行的十分順利,業績方面,2014年、2015年、2016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62億元、3.22億元和1.9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61.16萬元、3933.26萬元和3083.53萬元。業績靚眼的同時,股價也有著不俗的表現,其股價一路走高,從每股7.28元漲到每股14.30元,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IPO集郵概念股”了,由于業績成長迅速,總市值小,邁奇化學成為集郵黨的最愛。然而,故事在今年2月發生了轉折。 


2017年2月24日,中證協組織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名單第十七次常規抽簽,從120家參與此輪抽簽的企業中抽中6家公司,邁奇化學就在其中。 到了3月該披露年報之際,邁奇化學兩度延期披露2016年業績,并在4月21日披露了《關于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的公告,宣布公司已經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相關申請文件,但并未復牌。 


公司最終在4月27日披露年報,2016年營收3.95億,凈利潤達5463萬。業績雖然依舊亮眼,但對于投資者來說“IPO集郵”的泡影已經幻滅,邁奇化學的價值也瞬間縮水,這可苦了現在還停留的做市商和機構了。 


新三板“雷區”很多,重倉一定要慎重調研 


對于邁奇化學今天的暴跌事件,IPO集郵代表之一大胡認為,突然間暴跌其實并不突然,就是一個三好學生(擬IPO)變為一個績差生(預虧并終止IPO)導致的,這不僅是集郵的陷阱,更是新三板的陷阱,新三板坑多雷多是公認的。 


周運南對“新三板+”表示,今天復牌暴跌已經在市場人士預料之中,這主要是因為第一沒有了IPO預期,導致價格回歸,第二沒有了業績預期,今年預虧導致估值回歸,第三終止IPO具體原因不得而知,投資者選擇出局避險,外部人選擇觀望;業績從2013年到2016年十倍的巨幅增長,卻在2017年上半年預計大幅下滑并預虧,財務波動太大,已屬異常了。 


對于如何判斷是否“踩雷”?大胡認為很難辨別,唯一的建議就是重倉股一定要調研,不熟悉的盡量不投或小倉位,無論是否集郵均應把握這個原則。 周運南認為若要重倉某支擬IPO票“集郵”,必須是熟悉的公司至少要自己親自去現場調研過的公司,如果非熟悉的公司可以采廣撒網的集郵策略,投多家投組合以降低風險。像邁奇這個案例可能還會出現,萬一若有投資者不幸踏雷,建議盡早壯士斷腕以求重生,這種雷出現奇跡的機會太渺茫。 


邁奇化學終止IPO和被證監會抽查有關? 


對于邁奇化學“被抽查,財務很可能有問題”的質疑,大胡稱報表是否真實不敢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三板造假非常普遍,用“遍地是坑”形容毫不為過,但因此而斷言集郵到頂則是以偏概全,事實上集郵不僅是2016年最賺錢的板塊,也是2017最顯性的投資邏輯,集郵也要看顏值,價值成長在任何時候任何市場都是王道。 


周運南則認為邁奇化學終止IPO和業績變臉很可能和被證監會抽查有關,但目前這一切只是大家的懷疑和猜測,證監會既然要抽查邁奇化學,就一定會去企業檢查,如果真的有問題一定會處罰,我們應該等結果揭曉,隨著時間推移一切都會明朗化,現在無需太武斷,真相大白的一天會很快到來。


大胡還強調,集郵并沒有冷卻,驗收前后仍是高舉高打,比如今天的平原智能的股價僅上漲2個點,另一方面有些估值低的個股一旦公告輔導立馬暴漲。暫時的冷清不是退潮,只是因為現在郵票大都估值很高了,驗收時都被炒到25pe以上,太瘋狂了,所以半年前我曾跟很多人說過集郵其實已是局部牛市。 


“我在多個場合都說到以下觀點:一是別指望七月一日降門檻;二是別指望精選層今年落地;第三點,如果沒有集郵黨支撐,新三板要調整到第四季度,不集郵的人第二、三季度應該輕倉休息。”對于今年市場的發展趨勢,大胡也做出了自己的預判。

3

股轉密集發布年報問詢函,12家掛牌企業被質疑


2017年5月5日,股轉系統官網連續發布12份年報問詢函,分別針對4家創新層公司和8家基礎層公司。至此,股轉系統在這波2016年年報披露潮中,發出了40份年報問詢函。當天,收到股轉系統年報問詢函的4家創新層公司分別是九恒星、佳順智能、科能騰達、藍海駱駝;另外8家基礎層公司分別是盛夏星空、行知探索、中標節能、厚揚控股、鑫眾科技、日升昌、ST紫極和太爾科技。新三板在線查詢12份年報問詢函發現,股轉系統最關注還是持續經營能力、存貨和會計變更等問題。


1持續經營能力仍是問詢焦點


ST紫極(836678)、日升昌(833446)、厚揚控股(430684)這3家公司因為持續經營能力問題被股轉系統問詢。股轉系統公司業務部在審查中發現,ST紫極2016年凈利潤-721.07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30.60萬元,連續多年虧損。同時,期末貨幣資金僅為15.37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218.69%,短期借款余額100萬元,由兩筆金額為50萬元的借款構成,到期日分別為2017年4月19日和6月7日。然而,公司2016年度全年計提職工薪酬共計523.22萬元,平均每月需支付工資43.6萬元。


據此,股轉問詢ST紫極,公司是否存在現金流斷裂、無法按時支付員工工資、債務違約的情況,如何改善目前的財務狀況;公司營業收入大幅下降,多年虧損,但期間費用卻大幅上升,請公司說明收入與費用配比關系的合理性,以及改善持續經營能力的措施。


而在日升昌年報審核中,股轉系統公司業務部發現,該公司2016年度營業收入1880.96萬元,同比下降41.15%;毛利率-90.45%,凈利潤-985.68萬元。同時公司2016年期末貸款余額1.75億元,其中不良貸款由2015年的1520.5萬元增加到5828.29萬元,占比33.26%;期末貸款損失準備余額3774.26萬元,同比增加223.29%。此外,日升昌2016年實際核銷的貸款及墊款金額合計682.94萬元,同比增加753.69%;2016年期末貨幣資金僅為44.71萬元,短期借款達到1850萬元。對此,股轉系統請日升昌說明,其不良貸款中是否存在向關聯方的貸款,如存在是否履行必要的內控程序;33.27%的不良率是否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現金流斷裂、債務違約的風險。實際上,日升昌的經營狀況,也引起其董事和監事的注意。自2016年至2017年的四次董事會和監事會會議中,該公司董事會決議和監事會決議分別有一位董事和一位監事投反對票。對此,股轉要求日升昌回應,說明董事、監事投反對票的原因。


針對厚揚控股,股轉系統首先發現該公司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咨詢業務收入超過80%,且全資子公司上海怡揚投資有限公司、寧波厚揚瑞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主要為境內個人及機構提供投資基金產品等資產管理及投資理財服務。而在2016年年報中,該公司仍說所屬行業為“C2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但報告期內來自于化工行業色母粒銷售的收入為275.12萬元,占比不足15.05%。對此,股轉要求厚揚控股回復,公司所屬行業分類是否已經發生變化,是否應遵守《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股轉系統公告〔2016〕36號)的相關要求。在厚揚控股“轉型”同時,股轉對其可持續經營能力提出質疑。數據顯示,該公司資產負債率為99%,凈利潤為-626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3,468.03萬元,期末貨幣資金6.15萬元,應交稅費227.78萬元,其他應付款1,674.31萬元。對此, 股轉質問厚揚控股:“是否存在現金流斷裂、無法支付員工工資、債務違約的風險;其他應付款-代收管理費1180萬元的具體內容”。此外,在細節上,厚揚控股期末應收平安證券200萬元,已全額計提減值準備。股轉質問其,該業務發生的背景、應收賬款減值的原因。更驚訝的是,厚揚控股年報中甚至沒有披露審計報告正文。股轉要求其核實并補充披露。


2存貨、無形資產、商譽被關注


更多掛牌公司的年報問題則出在了存貨、無形資產等細節方面。太爾科技(830886)于2017年1月10日發布業績預增公告,披露2016年度實現銷售收入5164.47萬元,利潤561.59萬元。但是,正式披露的2016年年度報告的營業收入僅為854.65萬元,凈利潤-4238.55萬元。對于差異產生的原因,公司解釋為,“公司和會計師基于謹慎性原則,根據經銷商期后對代管商品的實際提貨情況,調整2016年度擬確認的已售代管商品收入”。


而太爾科技的存貨期末金額738.78萬元。對此,股轉系統要求公司說明,結合商業模式,解釋已售代管商品的性質、銷售模式、收入確認方法;2016年期末資產負債表中,未發現4309.83萬元代管商品所在科目,在所有權未轉移導致不確認收入的情況下,說明相關產品的會計處理方法,并說明未體現在資產負債表的原因。


同時,創新層公司九恒星(430051)則因為無形資產計算問題被質疑。新三板在線了解到,公司報告期末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1.2億元,較上期末增長92.48%,報告期通過內部研發資本化確認無形資產-軟件使用權6701.38萬元。報告期內凈利潤3772.19萬元。


對此,股轉稱,公司自掛牌以來未有類似資本化項目,報告期期初無形資產基本以外購形成為主。管理費用中,報告期費用化的研發投入為4731.73萬元,上期費用化的研發投入為4058.13萬元。對此,監管方面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部研發項目內容和資本化依據;在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研發總投入超過1個億的原因。


而行知探索(835073)2016年6月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極之美旅行社有限公司56.52%的股權,購買價格為3900萬元,形成商譽2376.01萬元,于2016年7月8日完成工商登記。


而根據北京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截至2016年12月31日,極之美凈資產公允價值為5365.1萬元,確定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極之美時相關的商譽發生了減值,金額為1343.89萬元。也就是說,行知探索報告內商譽減值損失金額占合并商譽的比例為56.56%。對此,股轉系統要求其說明,極之美業務開展情況,商譽減值測試的過程,計提商譽減值的原因。同時解釋在重組過程中對極之美收入預測部分顯示2016年南極半島項目預測收入為1125.91萬元的評估定價是否合理。


3會計變更要小心


實際上,會計問題是今年年報季監管審核的重點。創新層公司藍海駱駝(832444)便因為前期會計差錯更正,而收到股轉系統的年報問詢函。監管方面指出,2016年藍海駱駝對前期業務數據進行自查,發現2015年藍海駱駝公司誤將其他公司冒用公司名義出口的業務計入營業收入,涉及金額合計333.2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42.21萬元;2015年公司少確認收入196.6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258.16萬元。


由于以上原因,藍海駱駝相應調整應收賬款-784.05萬元,營業成本-404.97萬元,存貨-51,582.58元,應付賬款-410.13萬元。對此,股轉公司業務部質問藍海駱駝,其收入確認的原則、時點、方法,說明誤將其他公司冒用公司名義出口的業務計入公司營業收入的原因。并說明上期少確認收入196.67萬美元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更嚴重的是,股轉對藍海駱駝的財務管理體系提出質疑,要求其說明財務制度的制定及執行情況;財務機構設置情況、財務人員的獨立性,并結合財務人員數量、執業能力、公司業務特點等情況補充說明公司的財務人員是否能滿足財務核算的需要。


據此,股轉進一步要求主辦券商、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核查,公司銷售與收款循環相關的內控制度,結合授權審批、內部憑證記錄等核查相關制度是否有效,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公司會計核算基礎是否符合現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說明與公司內控及會計核算相關的主要問題以及后續規范措施,并對公司財務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會計核算是否規范發表專業意見。


此外,另一家創新層公司科能騰達(430148)也因為審計數據問題被質問。據新三板在線了解,2017年3月27日,科能騰達披露2016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16年度公司營業收入預計6000-8000萬元,凈利潤600-900萬元;同日,科能騰達披露的《股票發行方案》顯示,科能騰達2016年度未審計的營業收入6447.40萬元,凈利潤780.45萬元。


然而,4月24日,該公司披露的2016年年度報告卻顯示,其營收是4774.12萬元,凈利潤-115.83萬元。對此收入下降的原因為,“公司對以前年度回款緩慢的大客戶進行了項目淘汰,從而減少了簽單量以及部分項目延遲、行業項目審核周期加長造成無法正常簽單,從而沒法履行合同”。


而在公司審議2016年年度報告同時,原董事會秘書齊海澎提交辭職報告。對此,股轉系統敏感質問科能騰達:“業績預告與2016年年報中,未審計數據與審計后數據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公司原董事會秘書在年報審議日辭職的原因,是否對年度報告相關內容提出異議”。


4股轉關心關聯交易、股份代持問題


除了前述問題外,鑫眾科技(835342)因為關聯交易未履行程序,收到股轉的年報問詢函。其主辦券商西證券2017年4月21日對投資者發布風險提示指出,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部分內容與主辦券商認定不一致,涉及事項有關聯交易、財務報表附注相關內容,并提示公司存在關聯交易未履行程序的內控風險、實際控制人不當控制的治理風險等。


這種情況下,該公司財務報告審計機構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仍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對此,股轉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關聯交易未履行程序的情況;主辦券商列示的相關問題是否屬實,是否與會計師事務所溝通核對。同時要求其審計機構回應, 是否知曉山西證券提出的相關問題,所列問題是否屬實。


盛夏星空(836701)則因為可能“虛構”客戶情況而遭股轉問詢。股轉系統審查中發現,公司披露的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額7544萬元,占年度銷售的53.06%;但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的應收賬款情況合計金額也為7544萬元(占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合計數的比例為98.45%)。


其中,上海蜜桃影業有限公司為第三大客戶,銷售金額800萬元,占年度銷售比5.63%;上海劇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為第四大客戶,銷售金額519萬元,占年度銷售比3.65%。但股轉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未查詢到這兩家公司的信息。


同時該公司年報披露的前五大供應商情況,合計采購額7008萬元,年度采購占比83.85%;與按預付對象歸集的期末余額前五名的預付款情況合計金額7008萬元(占預付款項期末余額合計數的比例83.85%)一致。即公司本期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均為預付款項。如此種種情況,均令股轉系統十分疑惑。


而針對創新層公司佳順智能(834863),股轉系統對其股份代持事項提出問詢。公司年報披露,2016年4月22日收到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送達的關于陳俊訴公司控股股東李特、佳順智能股權確認案件的起訴狀及相關證據材料。原告陳俊訴稱公司控股股東李特持有的佳順智能股份中有2.07%為其所有,由李特代持,要求返還該部分代持股份。


但公司于2015年12月24日掛牌,安信證券出具的《主辦券商推薦報告》中推薦意見為“公司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對此,股轉要求公司說明,該案是否已結案,一審判決的結論;公司與陳俊的關聯關系。同時質疑了安信證券對公司掛牌時的盡職調查。


5中標節能問題眾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標節能(831124)則是問題纏身。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根據公司上半年財務結賬的數據(未經審計),2015年1-6月營業收入增長至673.44 萬元,已實現扭虧為盈。若未來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向好發展,則經營業績較差導致的財務風險將大幅降低。”但其2016年年報披露的2015年全年收入僅為572.28萬元,凈利潤-97.1萬元。


同時,其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截至本報告出具日,公司辦公場所系租賃元聯聚景的房屋,生產廠房及設施系向亞正照明租賃。公司預計2015年下半年將搬入自建的廠房和辦公樓,搬遷后公司的生產和管理需要重新協調規劃,廠房需要重新布局,部分生產部門員工需要重新招聘,由此將為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的正常生產經營帶來一定風險。”但是,公司2016年年報披露新建廠房尚未竣工。


兩個數據出現嚴重的不一致。同時,公司2016年財務報告被江蘇蘇亞金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事項是,中標科技2016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反映的存貨41.79萬元,其無法實施監盤及其他必要的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此,中標節能的解釋是,公司部分存貨為工程材料,分散或深埋于地下,故而無法實施有效盤點。


此外,審計機構還發現,公司賬面欠揚州亞正照明有限公司貨款20萬元,但法院判決書載明應支付對方105.75萬元貨款。“對公司應付賬款核算的完整性,無法予以確認”。該公司解釋稱,公司與揚州亞正照明有限公司正在協商中,實際支付款項金額尚無法確定。


于是,股轉要求公司說明,上述無法盤點存貨的具體金額,以及除上述以外存貨無法盤點的原因;作為存貨的工程材料深埋于地下的具體原因。同時,要求其說明,在款項因協商尚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未以法院判決書載明金額入賬的原因及合理性。


這種混亂情況下,公司內部控制出現問題。公司于2016年8月29日在《蘇州日報》刊登了遺失公章、財務專用章作廢的聲明。同日,公司在蘇州市公安局進行了公章及財務專用章的備案,重新刻制了公章及財務專用章。但,中標節能董事長、財務負責人傅良娟于2017年2月 3日向蘇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黃埭派出所報稱“公司印章被偽造”,公司于2017年2月6日收到公安機關出具的《立案告知單》,于2月8日收到《撤銷案件決定書》。


而究其根本,則是中標節能的經營危機。新三板在線了解到,該公司目前已經欠薪,其報告期“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128.53萬元,平均每月支付10.71萬元;但公司期末貨幣資金余額10萬元,低于本期月平均“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金額。對此,股轉系統質問中標節能,“是否存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在最近三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大額采購家具、空調等資產,股轉也很好奇,“請說明在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且虧損金額擴大的情況下,大額采購家具、空調,以及本期新增大額裝修款的原因及合理性。”

4

最新反饋!新三板擬IPO“三類股東”問題首次被證監會公開提問


進入2017年,關于“三類股東”的傳聞有很多,其中就包括2月份傳出“存在‘三類股東’的新三板企業已獲IPO反饋”。對此,業內人士有認為新三板“三類股東”僵局已破,也有的認為反饋意見“不涉及股東問題”的說法存在片面性。畢竟,這幾份“關鍵”的反饋意見并沒有公開,或許反饋意見根本沒有問及“三類股東”問題,具體情況一直無法坐實。5月3日,佩蒂股份(832362.OC 創新層 協議)擬IPO反饋意見被證監會公開披露在官網上。其中,首條反饋意見便涉及新三板及“三類股東”問題:


發行人是新三板掛牌企業,但申請文件中未披露相關情況。請發行人:

(1)補充披露在新三板的掛牌時間及履行的程序,掛牌后在運營、股份轉讓、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合法合規性,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情形,是否存在本次發行上市的實質性障礙;

(2)說明在掛牌期間的所有公開披露信息與本次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及招股說明書披露內容的差異;

(3)補充披露直接或間接股東中是否存在資管計劃、契約型基金或信托產品,說明相關產品作為發行人股東的適當性。請保薦機構、律師核查并發表意見。


這是證監會首次公開向新三板企業問及“三類股東”問題,其背后意義值得各方思考。4月11日,有媒體報道,證監會正針對新三板掛牌公司中存在“三類股東”的 IPO 審核問題,研究制定審核政策,監管層對“三類股東”未持排斥態度。監管層已經在研究辦法,為存在“三類股東”的企業的 IPO 審核開辟一條通道。


而在這傳聞此前,上交所也對“三類股東”給出了一個說法:對于信托計劃、契約型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等持股平臺為擬上市公司股東的,在IPO審核過程中,可能會因存續期到期而造成股權變動,影響股權穩定性。因此擬上市公司引入該類平臺股東時應在考慮股權清晰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審慎決策。由此看來,監管層對“三類股東”并非不管不顧,而是在“研究辦法”,但同時該問的還是得問,企業該說清楚的還得說清楚才行。


4月10日到5月9日,新三板做市指數從1159.95下跌至1099.11,跌幅5.25%。21連跌,是新三板史上的最長連跌記錄。而在此之前,1月19日至3月28日,三板做市指數從1091.88點上漲至1162.23點,漲幅為6.44%。這是自2016年以來,三板做市指數出現的最大漲幅。突然上漲之后的突然下跌,引起市場普遍關注,新三板究竟怎么了?讀懂君看到,新三板此次下跌和年報披露潮有關,公司股價下跌和業績息息相關。也就是說,下跌背后,意味著新三板市場的有效性在增強。而隨著做市指數的下跌和估值下移,新三板新的一波投資機會即將到來,“六、七月份吧”,不少市場人士說。


下跌和業績息息相關,新三板正成為“有效市場”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所有信息都會很快被市場參與者領悟并立刻反映到市場價格中,投資者稱之為“有效市場”。不久前,在美股,陌陌因2016年業績暴增,兩天內連漲28.44%。在新三板,讀懂君發現這一趨勢也在加強,而新三板也越來越接近于一個“有效市場”。4月10日起,新三板在未來的18天內先后披露了8498份年報。同樣在4月10日,三板做市指數開始了21連跌的第一天。也就是說,新三板年報披露潮和本輪下跌的時間基本重合。


“新三板這次下跌和年報披露潮有關”,中科沃土董事長朱為繹向讀懂君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這次下跌卻有些不一樣:公司股價下跌和業績息息相關,新三板市場的有效性在增強。Choice數據顯示,年報實際披露日處于做市轉讓的公司有1348家。在凈利潤增長的716家公司中,264家公司在年報發布后次日股價出現上漲,165家出現下跌。業績與股價出現同步漲跌的公司占比為36.87%。而在凈利潤下降的315家公司中,87家公司股價出現上漲,228家出現下跌。出現同步下跌的公司占比為36.08%。在有一定成交量的公司中,這一現象更加明顯。只考慮次日成交額50萬以上的,業績增長的同步比例位57.48%。業績下滑的同步比例位76.81%。需要提醒的是,新三板市場業績增長和業績下滑的同步比例,在2016年分別僅為26.42%和27.75%。市場有效性的增強由此可見一斑。


而隨著市場有效性的增強,讀懂君發現二級市場的反應比往年更為強烈、直接。在同步上漲的公司中,有65家在年報披露次日出現5%的上漲,其中17家公司的當日成交額高于100萬元。而2015年,在同步上漲的266家公司中,年報后次日出現5%上漲的數量為37家,其中當日成交額高于100萬元的僅有5家。對部分公司來說,業績增長的直接結果就是二級市場出現量價齊升。


在投資者中,政策預期的落空所帶來消極情緒,深刻地影響著二級市場。讀懂君注意到,二級市場對利好利空消息的反應出現明顯的分化。在228家同步下跌的公司中,有89家公司在年報發布后次日跌幅超過5%,占比39.04%。值得注意的是,在跌幅超過10%的公司中,有20家公司成交額超過100萬元。而在同步上漲的公司中,年報發布次日漲幅超過10%的公司僅有19家,其中6家成交額超過100萬元。


在南山資本創始人周運南看來,新三板二級市場出現這樣的分化并不奇怪。“近兩年有很多業績突然之間變臉的公司,從去年開始的,大家出現惹不起、躲得起的思維。其次,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可以不看重當前的業績,但是更看重以后的成長性。在發展中出現與預期不一致,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周運南表示。

5

21連跌!但數據顯示新三板正成為“有效市場”,機會或在六七月份


讀懂君需要提醒你的是,21連跌只是你看到的一面。在這個硬幣的另一面,你會看到一副截然不同的場景。在21連跌之前,2017年1月19日至3月28日,三板做市指數從1091.88點上漲至1162.23點,漲幅為6.44%。這是自2016年以來,三板做市指數出現的最大漲幅。其中,2017年3月份新三板做市成交額已經達到131億元,創造了近23個月以來的單月成交金額最高記錄。這也是新三板做市制度推出以來的單月歷史第二高。


你可能會有疑惑:如果說新三板市場的有效性正在增強,那在年報發布前,這一波上漲是因為什么?讀懂君從數據看到,這一波上漲同樣是因為業績。在這波上漲行情中,672家公司出現上漲,其中408家2016年業績出現增長,占比60.71%。同時,在下跌的523家公司中,290家公司2016年業績出現下降,占比55.45%。


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那段時間交易最為活躍的公司上,讀懂君發現,在那個時間段成交額超過1億的公司有35家。其中,27家公司在2016年凈利潤出現增長,凈利潤增幅超過10%有20家。值得一提的是,這20家公司平均漲幅為26.98%,成為這波二級市場上漲的“主力”。而在這些公司披露年報后次日,股價出現上漲的公司僅有12家,平均漲幅僅為2.23%。換句話說,在這些公司中,業績的增長所可能帶來的估值提升,早已在那次上漲中被二級市場“預支”了。


二級市場估值向18倍市盈率下移,機會或在六七月份


股價漲跌的本質是估值的變化。從某種程度上說,本次新三板二級市場的行情是基于年報業績,投資者對公司進行重新的估值調整。而調整的結果是,新三板二級市場估值不斷下移,并向市盈率18倍左右靠攏。從截止昨日,新三板二級市場市盈率大約降至18.89倍,但真實情況還不止如此。年報披露20個交易日后(年報披露未滿20個交易日,以年報披露日至5月2日的區間漲跌幅為準),業績上漲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從19.19倍下降至18.85倍。業績下滑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從21.17倍下降至20.45倍。


為了更直觀的展現新三板二級市場的估值變化,讀懂君比較了在年報披露后的20個交易日后,股價上漲10%和股價下跌10%公司的估值。對比的結果是,在這段時間內,業績上漲且股價上漲10%公司市盈率中位數從14.53倍上漲至16.75倍。而業績上漲且股價下跌10%公司市盈率中位數則從20.29倍下跌至17.18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的是,A股下跌對新三板二級市場所帶來的傳導作用。要知道,從4月14日開始,上證指數已經從3275.96點下跌至3078.61點,跌幅為6.02%。可以預見,隨著業績下滑公司的估值進一步調整,新三板二級市場市盈率將繼續向18倍靠攏。去年七八月份, IPO行情到來之前,三板做市指數連續下跌,最低跌至1073.93點,是2015年牛市以來三板做市指數的最低點。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新三板的估值底部在12-15倍。也就是說,當前新三板的估值,存在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認為,隨著預期的減弱,兩會結束后預期的利好政策并未如期而至,市場就會出現波動和變化,二季度可能出現本年甚至未來三年的行情低點。估值下移,意味著新的投資機會的出現。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二級市場的機會或許將在今年六、七月份顯現。


“二級市場跌到一定程度,應該會繼續往上走,因為很多資金在等待入場。現在是政策的空檔期,等五月份以后把分層搞完,再推出大宗交易和一些配套制度,我覺得這個創新層分層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朱為繹表示。“我覺得真的機會在六、七月份,到時只要有一家集郵股票順利過會,新三板將形成一波財富效應。”一位投資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