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_啊灬啊别停灬啊灬快点小柔_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在线 _日韩欧美福利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新三板面臨拐點,IPO加速、監管收緊,深耕時代到來

2017/4/25 20:23:33 點擊:632
 


三板成指:1243.90


漲跌幅0.74%,成交額7.23億;總掛牌數11111,總成交1220家


三板做市:1130.81


漲跌幅-0.63%,成交額3.80億;做市掛牌數1582,做市成交754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要聞集錦

News

  • 新三板面臨拐點,IPO加速、監管收緊,深耕時代到來

  • 新三板加速發展正落地,已由國家戰略層面進入實質性操作層面

  • IPO提速、深交所再提轉板,新三板如何避免淪為A股上市輔導培訓學院?

  • 近400家發布輔導公告,能否倒逼新三板政策盡快出臺

  • 新三板年報披露扎堆延期,企業大面積存摘牌風險

1

新三板面臨拐點,IPO加速、監管收緊,深耕時代到來


種種跡象表明,在經歷了三年的擴容之后,新三板的閘口正在收緊。在IPO加速和監管收緊的大背景下,掛牌公司數量一路走低,摘牌速度越來越快。根據股轉公司公布的數據,目前新三板排隊企業已經下降到589家。要知道,去年最高峰時排隊企業曾達到過2000多家。與排隊企業數量持續下降相對的是,摘牌速度正變得越來越快。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每月終止掛牌公司數量維持在10家上下,但是到了3月一舉達到32家,預計4月還將再創新高。


拐點來臨:排隊數下降,摘牌數上升


2016年9月是一個拐點,從那個時間段開始,排隊企業數量開始從高位跌落,進入下降趨勢。2016年4、5月份是新三板排隊企業數量最多的時候,達到2000家以上。4月29日共有2075家企業排隊,5月6日有2020家企業在新三板排隊,7月份排隊企業仍有1988家,這段時間基本都維持在2000左右。但是到了2016年9月30日,排隊企業數量驟然下降至1403家,隨后就開啟了“漫漫長跌”之路。2017年2月10日,排隊企業數量跌破1000家,4月7日又進一步下降到589家。


與排隊企業數量下降相對的是,企業掛牌期限在拉長。原來企業從申報到掛牌平均期限為4-6個月,時間最短的神州優車(838006.OC),從2016年4月12日提交申請到7月13日拿到掛牌函,僅用了3個月。現在掛牌速度放緩,企業掛牌期限也明顯拉長了。4月7日公布的589家排隊掛牌企業中,有55家受理日期在2016年4月12日之前,也就是說這55家企業排隊時間已經超過一年,而589家企業中首次受理的企業僅36家。


影響到掛牌企業數量,也一路走低。今年以來平均每個交易日新掛牌14.57家。而2016年全年,平均每個交易日掛牌20.63家,也就是說2017年以來每日掛牌數量急降約30%。去年10月掛牌企業家數下降到202家,11月起又基本穩定在每月300—400家左右,但到了2017年3月份又下降至266家。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4月11日當日新掛牌5家,不出意外,4月將創新低。


排隊企業數量與掛牌企業數量雙雙下降的同時,摘牌企業數量卻在連創新高。從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每月終止掛牌企業數量穩定在在10家左右,但是進入今年3月,終止掛牌企業數量一下猛增到32家。截止4月11日,摘牌數量已達到13家,按照這個速度,4月終止掛牌企業數量創新高將是意料中的事。


IPO加速、監管收緊,深耕時代到了


排隊企業、摘牌企業數量下降趨勢的背后,是IPO加速、監管收緊的大背景。2016年10月以來IPO的加速,讓一些擬掛牌新三板的公司放棄新三板轉去IPO,不少掛牌公司摘牌后的選擇也是IPO。


一邊是IPO加速吸引好企業去A股,另一邊則是監管在主動收緊閘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股轉公司對主辦券商和企業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嚴格了。券商為防止后續持續督導中出現問題,前期必須篩選優質項目,做好盡職調查。這無形中等于設置了一道過濾網,同時也提高了工作量。


有的券商則干脆把精力放在對已掛牌優質企業的服務上,比如提供融資服務、公關服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未來去IPO,或是被上市公司并購。讀懂君統計了一下各大券商目前輔導的在審掛牌企業數量,發現重壓之下依舊有8家券商在堅守,大規模布局新三板,其中在審企業數量最多的是安信證券,有41家,緊跟其后的開源證券有35家。新三板閘口在收緊,機構和掛牌企業深耕的時候到了。


2

新三板加速發展正落地,已由國家戰略層面進入實質性操作層面


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重點工作意見,積極發展新三板進入實操層面


2017年4月13日,國務院下發文件,批轉了由國家發改委擬定的《關于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下稱《意見》,另文件全文可通過閱讀原文形式,進入中央人民政府官網閱讀。)。《意見》共列舉了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內的十項重點工作。


其中,于第五項重點工作: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中,《意見》提到,要“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股票發行、交易和上市公司退市等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意見》還進一步明確了證監會為相關責任主體。


文件一出,立馬引起各路媒體的關注,那些專注于新三板的媒體也自不例外。其中,有人對此的解讀是:“積極發展新三板已經成為國務院、國家發改委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之一,這一次還是將發展新三板提高到與發展創業板并列的位置,可見新三板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個層次。”“今年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任務也涵蓋新三板,繼首次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并與創業板并列提出之后,上述《意見》也提出‘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


上述這種種解讀,其實是對政策制定和實施流程缺乏相應了解而造成的誤讀。在政府的年度工作中,政府工作報告接近于戰略層面的文件,具有綱領性。而《意見》則是針對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戰略文件的任務的戰術性分解,屬于實施和操作層面的文件。也就是說,政府工作報告與《意見》之間,并不是并列而是從屬關系。事實上,《意見》本身的表述已經很清楚了:“(《意見》本身是)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而制定的。


從這可見,《意見》的出臺,意味著的是,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及的“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這一戰略部署,已經正式進入了實質性操作層面。可預期的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圍繞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及《意見》的要求,就如何“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這一事宜,相關責任主體證監會會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再下一步,包括深交所及全國股轉系統在內的兩大責任交易所也會有所動作。這些舉措到底是什么呢?


中國并不缺乏流動性


就當前的新三板而言,其最大的困境仍然表現為流動性不足。但事實卻是,中國從來不缺乏流動性。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而來的,不僅僅只是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樂觀情緒。還有得益于此,而形成的不斷集聚的國內私人資本,不斷膨脹的社會儲蓄。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全國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為52.7萬億元,人均達到了4萬元。另據招商銀行聯合貝恩公司發布的《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到112萬億元。眾所周知,現金從長期來看將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而縮水,長時間持有大量現金并不是明智的選擇,這就使得這些富人們迫切需要為資金找到出口。也就是說,于中國而言,真的不差錢。看看主板市場及樓市的表現就知道,市場里不是缺乏流動性,而是流動性泛濫。事實上政府一直試圖對上述市場的流動性予以導流,以解決樓市和主板市場泡沫化問題。也就是說缺乏流動性的只是新三板市場而已。


為什么會如此呢?我們傾向于認為,關鍵在于新三板市場還不能從供給端為投資者提供有效供給,現有的供給結構還缺乏對投資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還不能更好的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無法將這些流動性有效導入。由此而引發的問題是,缺乏流動性成為促使那些質地優良企業“轉板”的正當理由。畢竟企業要融資,而融資的核心是流動性。面對A股伸出的橄欖枝,如果維持當前的狀態,將有更多公司轉向創業板,甚至主板。這就會出現一個尷尬的局面,那就是優質企業被主板市場掏空,進而令新三板市場的供給結構進一步惡化。如此一來,更將無法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更無法將過剩的流動性有效導入,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完善分層制度,降低投資門檻是重要抓手


正是基于此,再結合《意見》提出的,“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總體要求,我們認為于新三板而言,當前的首要工作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以此來提高系統內供給結構對投資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更好的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要,來促進新三板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解決好中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此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使新三板“真正依靠、服務、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并以此來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分層制度,降低投資門檻無疑將是重要抓手。通過對現有分層制度的優化,從創新層再遴選出優選層(或精選層),再適度提高各層級掛牌企業的準入門檻,以此提高整個系統的供給質量,來更好的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與此同時,適度降低投資門檻,增加投資者數量,為市場帶入更多的增量資金。同時,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在優選層(或精選層)這一層級,采取投資者更為能夠接受和習慣的、也更為靈活的集合競價+做市方式,以此帶活市場人氣。集中精力做深做透優選層(或精選層),再以此為基點,通過輻射效應,帶動整個新三板市場的發展。


事實上,在今年2月份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副主席趙爭平也曾表示,新三板改革是今年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改革的重點是完善市場分層,通過分層管理,把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和監管等多方面的改革貫穿起來,為眾多的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把市場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釋放出來,重點支持那些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運作規范、前景廣闊的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


4月12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了貴陽新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天藥業”)的IPO申請,該公司也成為去年以來第四家成功過會的新三板擬IPO公司。對比來看,去年全年僅有江蘇中旗一家新三板公司IPO過會,而今年的新三板公司IPO過會者已達三家,呈明顯加速之勢。因著這一事件,讓IPO和轉板頓時成為新三板市場上的熱點話題。


關于IPO和轉板的話題,乃至于為何新三板企業IPO過會會加速,事實上都可追溯到2017年2月26日由國新辦舉辦的那場題為“就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情況”的發布會。正是在這場新聞發布會上,包括“野蠻人”、“資本大鱷”等在內的幾個詞匯,一時成為網上熱詞。此外,IPO堰塞湖也正是在這次發布會上被正式提及。在劉主席看來,IPO排隊體現了中國的經濟實力,減少或暫停IPO對穩定市場的效果并不好,IPO堰塞湖的問題肯定要解決,目前市場不錯,具備加大IPO的條件……劉主席的意思很明確:IPO加大力度繼續搞!


事實上不獨言論如此,行動更是如此。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IPO正在加速,從一開始的兩天一只,到一天一只,到一天2只,最后到一天3只,速度越來越快。這個現象在今年第一季度特別明顯,今年一季度過會的上市公司就有118家,四個季度就差不多500家,這種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這也意味著,整個IPO的大環境非常寬松。


當然,IPO雖然開閘放水,但還是有要求的。就在前幾天,證監會出了一個窗口指導意見,說的事情是“IPO上市也要脫虛向實”。就是說,以后IPO申報企業,會更多的向做實業的企業傾斜。顯然,意在于脫虛向實,提振實體經濟的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三板也被攪的是可謂暗流涌動。深交所就適時的提出了轉板問題。而新三板市場上的那些掛牌企業,其實也早已按耐不住自己撲通撲通的小心臟。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目前,首發在審的企業共有567家,其中新三板擬IPO企業共有89家。目前,審核狀態處于已反饋的這類型公司有53家,如若按目前發行速度,無疑,今年將是新三板公司登陸A股的井噴之年。此外,另有近35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準備去A股IPO排隊。


更為重要的是,從三板市場轉去A股市場的企業的表現來看,這些企業的市盈率均提升了3倍以上。這也說明,IPO對于企業的估值、成交、后續發展等都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


3

IPO提速、深交所再提轉板,新三板如何避免淪為A股上市輔導培訓學院?


當然,這也透照出了新三板的困境所在:由于缺乏流動性,從而導致市場交投清談,進而導致企業估值普遍較低。也正是這種困境,難免讓那些想上市的企業會身在曹營(新三板)心在漢(A股)。中國從來不缺乏流動性。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而來的是,不斷集聚的國內私人資本和不斷膨脹的社會儲蓄。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全國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為52.7萬億元,人均達到了4萬元。另據招商銀行聯合貝恩公司發布的《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到112萬億元。這些資金迫切需要找到出口。也就是說,于中國而言,真的不差錢。事實上,從A股及樓市的表現就知道,市場里不是缺乏流動性,而是流動性泛濫。也就是說缺乏流動性的只是新三板市場而已。


而造成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新三板市場還不能從供給端為投資者提供有效供給,現有的供給結構還缺乏對投資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還不能更好的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進而無法將樓市和A股市場上泛濫的流動性有效導入進這個市場。由此而引發的問題是,缺乏流動性成為促使那些質地優良企業“轉板”的正當理由。畢竟企業要融資,而融資的核心是流動性。面對A股伸出的橄欖枝,如果維持當前的狀態,將有更多公司轉向創業板,甚至主板。長此以往,那么整個新三板真會淪為A股市場的“上市輔導培訓學院”。


更甚的是,隨著這些優質企業被A股市場源源不斷的抽走,進而令新三板市場的供給結構進一步惡化。如此一來,將更無法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也就更加無法將那些過剩的流動性有效導入,這于新三板而言,無疑將是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


但我們知道,A股市場支持的是成熟企業,新三板市場支持的是成長期企業。中國經濟的好壞,目前的成熟企業固然重要,但現下正處成長期企業更為重要。很簡單,根據生命周期理論,成熟企業總有衰退的一天,如果這些企業衰退時,卻沒有相應的新生企業補位,那整個經濟生態是不堪設想的。而新三板是聚集中國最多民營企業的市場,目前掛牌企業家數已超過11100家,要落實支持實體企業發展,就只能把新三板發展好。


那么,新三板如何才能發展好呢?問題事實上已經透照出了解決之道:


首先,提高市場的供給質量是關鍵。通過對現有分層制度的優化,從創新層再遴選出精選層,同時再適度提高其他各層級掛牌企業的準入門檻,以此提高整個系統的供給質量,以此來更好的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只有這樣投資者才愿意進入這個市場;其次,交易模式上,在現有的做市商制度下,于精選層中引入投資者更為熟悉的集合競價模式。事實上,A股市場和新三板市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這不止表現于漲跌停板的差異,更表現在A股屬于證券投資,而新三板更接近于股權投資。這種差異會讓很多投資者為之卻步。很簡單,這就類似于一家企業,在多元化的時候往往更喜歡跨度更小的相關多元,而不是跨度很大幾近于徹底陌生領域的非相關多元化。也就是說,于新三板而言,有必要在交易模式上予以創新,而讓其更適合于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只有如此投資者才會進入這個市場;其三,適度降低投資者的準入門檻,讓更多投資者有機會進入這個市場。

4

近400家發布輔導公告,能否倒逼新三板政策盡快出臺


據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4月23日,共有400余家Pre-IPO的新三板企業,其中有349家已發布IPO輔導公告。煙臺新三板企業美瑞新材(834779)在前段時間完成上市輔導之后,IPO之旅再獲新進展—日前其披露稱,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已被證監會受理。財報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收3.35億元,同比增長52.24%。


轉戰IPO的新三板企業,美瑞新材不是個例。從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分析,目前受理的首發企業共有607家,其中新三板擬IPO企業共有89家。“因新三板流動性相對有限,加之IPO審核提速,使得新三板公司加速集結,擬轉向A股IPO。”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總經理嚴鵬表示。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亦表示,從理論上來看,由于相對更加規范,新三板企業申請IPO應該更加順暢、容易。


審核速度穩步提升


幾天前,上交所發行上市中心執行經理顧斌在首屆中國并購交易商大會上表示,已披露輔導公告或者已向證監會遞交申請的新三板企業,到今年一季度末有400家左右,速度增長比較快,說明有大量的新三板企業在向IPO轉移。此言不虛。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1.1萬家,流動性限制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瞄準了A股市場。在新三板擬IPO的89家企業中,處于“已反饋”的公司有53家。若按當前發行速度,今年將是新三板公司登陸A股的井噴之年。


全國股轉系統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4月17日-20日共有6家公司發布與上市相關的公告。具體來看,仕凈環保、阿爾特、保麗潔發布關于上市輔導備案的提示性公告;捷佳偉創發布的是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的公告;元道通信發布關于上市輔導登記的提示性公告;大洋生物則發布關于正式啟動首發上市工作與券商簽署框架協議的公告。


我們注意到,證監會發審委日前審核通過了貴陽新天藥業的IPO申請,該公司也成為去年以來第四家成功過會的新三板擬IPO公司,同時有望開創新三板創新層公司登陸A股的先河。在嚴鵬看來,新天藥業以及已過會的新三板企業拓斯達、三星新材、光莆電子等,從被證監會出具反饋意見到過會分別耗時18天到6天不等,“這足以說明新三板公司的IPO審核速度正在穩步提升。”


事實上,新三板公司IPO熱潮不減,與IPO審核速度的加快不無關系。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47家中企完成IPO,達到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一季度上市企業中,境內上市135家,融資額共計696億元。顧斌也表示,根據一季度發行速度測算,今年將延續去年11月、12月的高速發行節奏。


據悉,去年11月以來,證監會審批速度明顯加快,發審委維持了每月4批、每批10至12家的發行速度。預計今年全年核發IPO數量達500家,全年IPO融資額達3000億元。


或倒逼政策盡快出臺


不少相關人士分析,新三板的估值和成交量始終不能與主板相比,于是眾多優質企業將新三板作為通向主板的跳板。如今,新天藥業等公司IPO的通過,對于新三板企業轉主板將是一個強力“刺激”。新三板投資聯盟創始人許小恒認為,之所以市場內很多企業謀求轉板,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新三板流動性萎縮,企業股價跌破定增價,新三板市場的一級市場融資功能也受到影響。而謀求轉板的企業,基本上以提升融資能力為基本目標。


新三板公司轉板熱潮不減,或倒逼相關的紅利政策盡快出臺。事實上,新三板的轉板制度一直存在預期,監管等相關部門也多次提及。本月17日,深交所官網發布的深交所總經理工作報告(節選)中就指出,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包括推動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把創業板服務對象向產業前端推進,向企業最需要資本市場支持的階段推進。這是2017年以來,深交所第二次提到轉板試點話題。此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談及新三板時也表示,要讓一批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能夠轉板的就轉板,不愿意轉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綻放”。


與此同時,券商對新三板市場的爭奪熱度不減。從今年的掛牌企業數量上看,截至4月21日,安信證券、國融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排名前三,分別達到85、63、50家。新三板被認為是未來券商收入的高地,各家券商也加大了項目承攬的力度,中小型券商通過更有針對性的專業化服務占據了部分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從等待過會的企業儲備來看,目前已經預披露的排隊企業超過600家,已輔導登記備案受理家數1035家。按照目前的審核速度,只需一年多時間,就能把當前排隊企業全部審完。“今年監管層的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大力推進IPO,加快去庫存的步伐,同時規范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從這一角度來說,新三板公司紛紛搶食IPO盛宴,也是順應了大勢。”嚴鵬說。

5

新三板年報披露扎堆延期,企業大面積存摘牌風險


距離全國股轉系統規定的2016年年報披露時間還有最后一周的時間,新三板企業年報發布也進入爆發期。值得一提的是,與此同時,新三板市場出現年報披露扎堆延期的現象。除不能按原定時間披露年報以外,還存在一部分企業不能在4月30之前公布的情況。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公司大面積延期披露的現象存在內部與外部多種因素,其背后折射出審計工作的復雜的同時也襯托出一些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年報延期披露不僅僅會遭到主辦券商的風險提示,會波及到企業的層級以外,更嚴重者甚至會被強制摘牌。


年報披露大面積延期


截至4月21日,距離全國股轉系統規定的在每年4月30日之前掛牌的公司披露上一年年報的時間還有一周的時間。新三板年報披露進入爆發期的同時也出現大面積的年報披露延期的現象。有些企業將年報披露推至規定時間的最后期限,有的則無法在4月30日之前披露年報。


根據全國股轉系統相關規定顯示,在每年4月30日之前掛牌的新三板公司,需在當年4月30日之前披露上一年年報。然而,據全國股轉系統官方網站發布的公告統計顯示,4月21日,有逾90家公司發布年報延期披露的公告,4月20日則有逾120家企業表示無法按照預期的披露時間進行披露。北京商報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僅在4月17日至4月21日一周的時間內,就有逾500家企業延期披露年報。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天有逾一百家企業不能按照預定的披露時間進行披露。諸如,元一傳媒在4月2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原定于4月21日披露2016年年報。然而,因無法按期披露,元一傳媒將披露時間延期至4月27日。也就是說,元一傳媒將披露日推遲至規定的最后一個披露日的前一日。另外,榮邦醫療則在同日表示將公司年報披露時間同樣延期至4月27日,而按照預先披露的時間榮邦醫療則需要在4月24日進行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除將披露時間進行延遲至最后披露時間之外,不乏存在4月30日之前無法披露年報的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1日,有逾100家企業存在4月30日之前無法披露年報的情況。舉例而言,4月21日,移柯通信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5月31日前完成年報的披露工作。也就是說,移柯通信無法按照全國股轉系統規定的時間進行公布。


延期原因“不一而足” 


對于延期披露的原因,大多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審計工作較為復雜。不過也有新三板公司因存在審計機構更換或者主動終止掛牌而不能按時披露年報的其他原因。舉例而言,移柯通信就解釋稱是年報編制工作尚未完成,故無法按照預計時間披露年報。新銳股份則坦言,因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準備時間緊張,年報編制、審計工作尚未完成,因而公司預計不能按時完成年報編制。另外,原定于4月21日披露年報的冰科醫療則表示公司擬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影響審計進度,因而導致公司年度報告預期無法在4月30日前全部完成。此外,還存在一種因為要終止掛牌而不能按時披露年報的情況。例如,遠傳技術就直言不諱地表示因公司年度審計尚未完成,且正在辦理終止掛牌事項,因而不能按時在4月30日前披露。 


實際上,年報延期披露在A股市場也并非少見,不過,相較于A股市場而言,新三板年報延期披露可謂是大面積扎堆。對于不能按時披露年報的原因,中國新三板聯盟許小恒總結稱其中存在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具體來看,其中的內部原因與公司財務復雜程度、規范與否緊密相關。其次是有不少掛牌企業變更中介審計機構,因其首次接受委托,且進場審計時間較晚,未能在預期時限內完成全部審計工作,導致公司年度報告無法按照預定日期披露。


針對延期披露的外部原因,許小恒進一步解釋稱這與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過多不無關系。許小恒表示,財務報告必須經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手匹配不了服務的掛牌企業數量。4個月內審完上萬份報表,注冊會計師顯得有些“僧少粥多”。“監管嚴格,更注重審計質量,最近新三板公司頻頻發布的“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就能看得出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財報的壓力陡然上升,審計速度也下降。再就是,審計費用偏低,讓會計師審計動力不足,不少公司本身經營嚴重不規范,審計機構工作量大之余,承擔的風險也很大。”許小恒如是說。


對此,新鼎資本董事長張弛則表示,延期披露大面積出現除因為掛牌企業太多以及一些公司存在財務問題以外,相較于A股而言,主要在于新三板公司規范程度相對較差導致。同時,張弛補充道其中存在一部分企業要去IPO的情況,為防止麻煩,很多企業會選擇不披露年報。


遭主辦券商風險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發布延期披露年報公告的的新三板公司中除延期至4月30日最后幾天披露以外,還存在一部分公司無法按時披露年報的企業,這些企業則遭到主辦券商的風險提示。4月21日,上海證券發布關于移柯通信延期披露年報的風險提示稱,因移柯通信無法在2017年4月30日前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屆時移柯通信將申請股票暫停轉讓。此外,若移柯通信在2017年6月30日前(含6月30日)仍無法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則存在公司股票被終止掛牌的風險。需要指出的是,許小恒表示不少公司延期披露年報的背后,則是其持續經營能力出現問題,特別是有的企業嚴重虧損。同樣發布延期披露公告的米米樂在2月27日則因持續經營能力問題,遭主辦券商風險提示。米米樂同時存在通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融資存在逾期未償還以及與29名員工存在勞動人事仲裁拖欠員工工資的行為。


此外,張弛則表示,對于基礎層企業而言,如果無法在今年調層之前披露年報則可能會錯失調入創新層的機會。據了解,按照2016年5月27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創新層維持標準,于每年5月最后一個交易周的首個轉讓日調整掛牌公司所屬層級(進入創新層不滿6個月的掛牌公司不進行層級調整)。據此,基礎層的掛牌公司,符合創新層條件的,調整進入創新層;不符合創新層維持條件的掛牌公司,調整進入基礎層。


嚴重者或被摘牌


事實上,延期披露年報的公司不僅僅會遭到主辦券商的風險提示,因延期披露年報而被全國股轉系統強制摘牌的情況也早有先例。張弛表示,關于創新層與基礎層的企業,其披露年報的時間可以進行差異化的設置。


許小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按照規定,不能按時披露年報,嚴重情況還面臨被全國股轉公司強制摘牌。全國股轉系統官方網站2016年6月30日發布的對兩家未按時披露年報的掛牌公司實施強制摘牌的公開信息顯示,據相關規定,全國股轉公司在2016年6月30日對未按規定期限披露2015年年度報告的中青朗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成新星油田工程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成新星”)股票實施了強制摘牌。這是全國股轉公司首次對掛牌公司實施強制摘牌。隨后,在2016年10月31日,全國股轉公司又對未按規定期限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的吉林森東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漯河眾益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實施了強制摘牌。


據了解,中成新星于2014年12月掛牌新三板,曾因被指“新三板首例私募債違約”頗受關注。2016年6月28日,公司因多次未披露信息,還收到證監會北京監管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當天公司披露的公告還有,如果中成新星在2016年6月30日前仍未發布2015年年報,公司將面臨被終止掛牌的風險。


對于新三板出現眾多企業延期披露的現象,許小恒建議稱可將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公司審計差異化對待,基礎層企業質地較創新層企業相對差些,年報可以適當延遲一兩個月,實行“錯峰”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