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業變更會計事務所較去年增長3倍 專家呼吁差異化信披制度
文 |挖貝網 郭麗霞
2016年以來,新三板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現象呈顯著上升趨勢。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共有1130家掛牌公司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占掛牌企業總數的 11.07%,其中創新層公司共有111家。而在2015年,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掛牌公司數量僅為280家。
新三板掛牌企業已經超過1萬家,可以做新三板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僅有39家,僧多粥少和費用增加,企業有時候不得不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中國證券報新三板負責人張朝暉建議,新三板應建立差異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評分機制,“對創新層嚴格、對基礎層公可適當性放寬、對不合規公司加大處罰。”
僧多粥少 企業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2016年12月,吉瑞祥(430481.OC)因西格瑪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繁忙,人員調配無法完全滿足公司審計需要,新聘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理工科技(837203.OC)為保證后續年度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且與之前年度審計工作的相互銜接更換成天衡會計事務所。
根據股轉公司公示信息,目前可以做新三板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僅有39家,而截至1月17日,掛牌公司數量已達10272家。面對龐大的公司規模,新三板中介機構僧多粥少,人手不足顧不過來造成了供需矛盾的壓力。
挖貝網統計發現,除了“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這種最常見的理由外,大部分更換理由還包括合同到期、審計團隊人力有限、為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為進一步推進財務工作的規范性等原因。
一位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士告訴挖貝網,“新三板企業經營規模在不斷擴大,業務越來越復雜一定程度上會讓審計業務變得更復雜。”
企業業務復雜帶來審計費用不斷升高,很多企業由于成本限制主動炒了會計師事務所的魷魚去,繼而去尋找其他更合適的中介機構。之前也有新三板公司董秘對挖貝網表示出了對審計成本上升的擔憂,“審計程序趨嚴,審計過程更加精細,無疑會增加人工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
差異化監管 創新層會計信息披露更嚴
企業迫于成本限制會主動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同樣也會主動炒企業魷魚。上述會計師事務所從業人員表示,“審計成本與審計收益一旦不匹配,會計師事務所便選擇主動退出。”
目前,掛牌企業因成立時間較短公司治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不太重視會計信披工作,加之當前新三板市場中介機構層次不一,督導服務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化,導致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訴訟案件越來越多。
早在2016年11月30日,臣功制藥(833274.OC)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就因臣功制藥信披違規問題遭受處罰。
據了解,2015年5月5日,臣功制藥掛牌在審期間,將銀行承兌匯票2146.38萬元與母公司南京高科進行資金置換,后來,南京高科分兩次將該款項匯入臣功制藥銀行賬戶。臣功制藥的這項關聯交易未履行相關內部決策程序,也未在申報材料中予以披露。于是,股轉先后對臣功制藥、主辦券商自律監管,繼而要求立信會計師事務提交書面承諾。
2016年7月28日,創新層公司芯能科技(833677.OC)在申請掛牌過程中,因申報財務報表中‘對于已達到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在建工程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一項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而被股轉自律監管,其主辦券商及會計師事務所隨后接到警示函。
某會計師事務所人員透露,“新三板企業自控不足常常導致一些問題,會計師事務所不能按照掛牌公司的要求出具報告。”他表示,新三板公司更換會計所的原因和上市公司有類似之處,大都是意見不一致的結果。
“作假的代價比以前高太多了,稍微有點名氣的會計師事務所都不愿再承擔這個風險”,上述人員補充,“會計師事務所為降低審計風險,主動控制訴訟風險,主動和企業解約。”
對于新三板這個廣闊的資本市場而言,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是其日后健康發展的基礎。
2016年12月23日,財政部印發《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等12項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新審計報告準則),要求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應同上市公司一樣,其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執行該準則。
2016年監管年里,為不斷提高新三板企業掛牌質量,監管層采取多種規范與約束企業發展,其中一項包括上述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管力度。
1月15日下午,在“2017新三板媒體50人高峰論壇”上,中國證券報新三板負責人張朝暉建議,新三板企業信息披露應以分層機制為標準,建立差異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評分機制,“對創新層嚴格、對基礎層公司可適當性放寬、對不合規公司加大處罰。”
而在新三板差異化監管落地和會計信息披露相關規則完善之前,對新三板掛牌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來講,最重要的應該是各司其職。
- 上一篇:IPO擴容加速 新三板創新層正在上演“大逃亡” 2017/1/20
- 下一篇:新三板獨角獸諸葛天下(833933)被老板甩賣 市值僅剩千萬 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