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迎重磅改革,集合競價首秀
三板市場
三板成指:1219.85
漲跌幅-1.38%,成交額9.32億;總掛牌數11623,總成交1193家
三板做市:972.34
漲跌幅-0.45%,成交額0.76億;做市掛牌數1329,做市成交406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三板新訊
1要聞集錦
News
新三板迎重磅改革,集合競價首秀
三類股東IPO監管政策終落地
新三板市場集合競價開閘了,企業選擇做市or競價?
三板并購“大年”將至,跨層并購料成趨勢
新三板迎重磅改革,集合競價首秀
2017年12月22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多項文件,對新三板分層和交易制度等進行改革,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在新三板盤中交易引入集合競價轉讓方式,新交易制度自2018年1月15日起實施。
從1月15日起,盤中協議轉讓將退出新三板交易舞臺,新三板正式進入集合競價時代。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新三板共有11623家掛牌公司,其中10294家采用協議轉讓方式。昨天,這過萬只股票,將迎來第一個集合競價轉讓日。
東財choice顯示,今早9:30結束的第一次集合競價交易,成交股票數僅為16只,總成交量為4.4萬股,總成交額為61.55萬元。平均每家公司成交2750股,平均成交額3.85萬元。直到10:30第二次集合競價交易,成交股票數達到56只,總成交量為31.15萬股,總成交額為358.25萬元。平均每家公司成交5563股,平均成交額6.40萬元。
采用集合競價的首日,市場表現遠遠低于預期。在多數人看來,意料之中。市場各方都比較謹慎,觀望情緒較濃。這在首次撮合交易中表現較明顯,直到第二次交易,這個現象有了明顯改善。
2三類股東IPO監管政策終落地
1月12日,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新三板掛牌企業申請IPO時存在“三類股東”的監管政策已經明確,要求從源頭上防范利益輸送行為,對“三類股東”做穿透式披露。
新規要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不得為三類股東。政策雖然沒有對三類股東進行持股比例限制,但是要求全部穿透,特別是從嚴監管高杠桿結構化產品和層層嵌套的產品,源頭上防范利益輸送行為。
3新三板市場集合競價開閘了,企業選擇做市or競價?
近日,多家大型券商新三板部門電話不斷,多為掛牌企業咨詢交易方式變革對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每天的咨詢量達到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對于集合競價的新規則,大家需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對于選擇做市轉讓還是集合競價,需要企業自我評估。做市轉讓實際上是做市商給公司定價,集合競價是市場定價。新規實施后,做市轉讓和集合競價也存在競爭,對做市商要求提高了,對企業實際是有好處的。
做市轉讓or集合競價此次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原協議轉讓企業轉讓方式一律改為集合競價轉讓方式,做市企業則可以在集合競價和做市轉讓之間二選一。然而,絕大多數掛牌企業對新的交易制度拿捏不準,態度各異。
身處創新層的協議轉讓公司健佰氏1月9日晚間公告稱,擬申請股票轉讓方式變更為做市轉讓。同一天,與健佰氏一樣就交易方式轉變發布公告的還有寧波公運。與健佰氏相比,寧波公運態度堅決,稱根據公司的發展需要,按照股轉系統股票轉讓方式的相關規定,公司擬申請將股票轉讓方式由集合競價轉讓變更為做市轉讓。創新層公司康銘盛與上述兩家公司態度截然相反,該公司10日晚公告稱,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變更公司股票轉讓方式,即公司股票轉讓方式由做市轉讓方式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方式。面對同一種制度,不同企業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早在新政發布后的第五個交易日,新三板就出現了宣布變更轉讓方式的公司。2017年12月29日,聯誠發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擬向股轉系統提出申請,將公司股票轉讓方式由做市轉讓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歐開股份在2017年12月13日發布的董事會決議公告中提到,鑒于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公司擬向股轉系統申請將公司股票轉讓方式由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方式,并通過了該項議案,并提請股東大會審議。而之后的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12月28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原本審議該議案的議程變成了審議否決該議案的議程。盡管最后同意股數為0股,即沒有股東同意否決該變更轉讓方式的議案,依然可以察覺出企業對于是否采取競價交易這種轉讓方式心存疑慮。
市場觀望氣氛濃
“做市企業轉為集合競價的話,需要先清退公司所有的做市商,這是比較難辦的。因為如果收回做市商手里的全部股份,誰來接盤呢?如果企業回購,回購價若與券商當初獲取股份的價格相差太大的話,談判又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大工程!蹦匙鍪衅髽I董秘告訴記者,目前想變更為集合競價,但面臨這樣的窘境。
在股轉系統的正式發文中,采取做市轉讓方式的掛牌股票,掛牌公司申請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方式,應當向全國股轉系統提交以下材料:掛牌公司擬由做市轉讓方式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方式的申請,擬由做市轉讓方式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方式的股東大會決議,做市商同意退出做市的聲明。
然而,大多數券商的做市部門,對于手中的企業轉為集合競價的交易方式,或多或少持消極態度!白鍪薪灰追绞绞沁B續的,集合競價是不連續的,同時,做市轉讓也是掛牌企業進入創新層的標準之一。而且,集合競價實行之后,究竟對企業有沒有好處,還要看實際效果,現在企業的想法,只不過是憑著一己好惡所做出的猜想。”滬上某大型券商做市部門資深人士說。
對于原本就要把交易方式從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的公司,則陷入了持續的等待中!稗D為協議之后就意味著進入集合競價的行列,我們現在對于集合競價心里沒底,不知道轉還是不轉,只能暫緩變更。”某家原本要發布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公告的企業董秘說,像它們這樣的企業現在很多都是這種情況。
對于目前企業對于集合競價的態度和市場上的觀望氣氛,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負責人彭海認為,對于新規大家需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大家對新制度都沒有了解透,對于具體是做市轉讓還是集合競價轉讓,需要企業自我評估,做市實際上是做市商給公司定價,集合競價是市場定價。新規實施后,之前協議轉讓的企業對市場政策響應積極的可以先參與集合競價,畢竟集合競價給了連續競價的未來預期;做市的企業衡量自己是被低估的話,也可以采取集合競價交易的方式!
4三板并購“大年”將至,跨層并購料成趨勢
券商新三板業務人士近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2017年以來,有不少上市公司找我們推薦并購標的,新三板企業也反饋了不少并購需求。2018年,公司有計劃拓展新三板并購業務!睌祿@示,2017年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案例92起,較2015年和2016年大幅提升。展望2018年,機構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并購“大年”將至,關注上市公司對新三板公司并購與整合趨勢。新三板企業之間跨層并購有望成為新趨勢。
上市公司并購需求旺盛
長江證券新三板業務總部副總經理張加強告訴中國證券報,并購有望成為新三板業務增長的爆發點。預計2018年涉新三板方面的并購案例較2017年會有所增長。在張加強看來,不少上市公司存在并購需求。新三板是上市公司并購重要“標的池”。隨著新三板企業數量進入“萬家時代”,并購成為存量市場優化資源配置重要手段。同時,不少新三板企業自身有并購需求,通過同業收購或產業上下游整合,做大做強。
在近日舉行的年度策略會上,光大證券表示,2017年以來新三板公司經歷了規范期,也有不少公司嘗試IPO、并購,市場整體對進一步“資本化”有了直觀了解,規范程度能達到主板一般要求,加上IPO審核全面從嚴,預計會有一批自身條件不錯的公司選擇并購方式登陸主板、創業板。光大證券指出,新三板企業較非掛牌企業在信息披露、財務狀況、公司治理等方面更加規范和完善。對上市公司來說,上述標的可減少并購項目合規成本和潛在財務風險。對新三板公司而言,登陸主板并持續獲得融資將有益于提高自身行業壁壘,對公司長遠發展有益。
有券商人士介紹,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一定業績持續性風險,通過收購新三板優質公司可快速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廣證恒生分析師趙巧敏介紹,近年來,新三板公司掛牌數量不斷增長,優質企業迅速發展。上市公司開始緊盯經營業績好、股權集中度高的優質企業,以期通過并購優質資產實現轉型。
涉新三板企業并購有望增長還和當前資本市場環境有較大關系。通過被并購“曲線”登陸主板案例為數不少。數據顯示,2017年上市公司對新三板并購案例共計158例,成功實施92例,失敗3例,剩余63例正在進行中。按行業分析,TMT、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被并購案例較多。
新三板推出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方案將對新三板并購帶來一定影響
目前,新三板流動性問題仍是市場關注焦點。有機構分析人士認為,在流動性短時間內沒有解決的背景下,未來融資有望向創新層企業靠攏,基礎層大量優秀企業估值將進一步降低,資產價值凸顯。基礎層企業可能成為新三板創新層和主板上市公司“并購池”,整合趨勢將進一步擴大。
- 上一篇:新三板集合競價第二日,市場觀望情緒依舊 2018/1/18
- 下一篇:千呼萬喚始出來,新三板推出重磅制度改革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