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PE/VC并購退出漸成潮流 回報倍數收窄趨同
來源|挖貝新三板研究院 崔學漢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企業定增融資能力不減,不過背后投資機構的結構已悄悄發生了改變,PE/VC加大新三板布局,正逐步取代證券機構。
不同與一般機構投資者,PE/VC以高風險和長周期的投資特點聞名;另外,PE/VC除了具有融資作用,更為企業提供如管理、咨詢和關系網絡等相關的增值服務,陪伴扶持企業成長。也正是因為PE/VC的這些特點,在資本退出時往往能獲得較高的回報率。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通過分析PE/VC退出事件來考察投資周期和回報率的特點和趨勢。所有退出事件數據來自Wind:將“中國PEVC庫“中的所有退出事件與 “新三板專題-PE/VC投資明細“中投資事件追溯關聯,最終得到4992例信息較完整的退出事件和143例新三板退出事件。
國內PE/VC:
并購退出漸成潮流,回報倍數收窄趨同
如圖1所示,PEVC退出事件數目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3年的回調主要是由于IPO暫停所致);在此期間,投資事件數目也以7%左右的增長率增長(無圖示)。PEVC一方面加大了資本市場的布局,另一方面積極尋找退出途徑和新的投資機會。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并購退出在退出總案例中比重大大增加,一反往常上市退出獨大的局面。尤其從2013年起,IPO停擺迫使投資機構尋求其他出路,此后并購成為退出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很多上市企業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對并購轉型產生了大量需求;而國家一系列市場化并購重組的利好政策,更使審查時間大大縮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圖2所示,上市退出的賬面投資回報倍數呈現降低趨勢,向其他退出方式的投資回報倍數收斂。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套利空間逐漸減小。相比幾年前,如今各退出方式的平均回報倍數已相差無幾,均在1以下。

圖3顯示,投資周期天數受退出方式影響很大。以IPO為退出策略的投資期限明顯上升,2016/2017年達到1700天以上,約4.6年。而以并購和股權轉讓為主的其他退出方式的投資周期在近5年中略微下降。

IPO退出的艱難迫使PE/VC積極尋找并購及股權轉讓為主的其他退出方式。隨著IPO的放開和IPO退出的上升,預計IPO退出策略的投資周期下降至歷史平均水平1500天左右,而其他退出方式投資周期也很可能會相應上升。近5年間,IPO退出賬面回報倍數的下降和其他退出賬面回報倍數的上升,以及IPO退出周期的延長和其他退出周期的下降直接導致前者的年收益率大幅下降而后者的年收益率上升。預計賬面收益倍數在未來不會因退出方式的差異有較大差別,而保持在50%-80%;年收益率也會趨同在30%左右。國內PE/VC的收益收窄,風險增加,行業競爭會日趨激烈。
新三板PE/VC:
信息技術、非日常生活消費品助力并購退出
圖4顯示了新三板每月的退出事件數目,退出方式只有并購和股權轉讓。與圖1趨勢一致,并購退出大有成主流之勢。

2015-2017年,PE/VC新三板平均投資周期為748天(約2.1年),平均賬面回報率為59%。數據與圖2,圖3中數據相對一致。
并購退出的投資標的中,前兩大行業信息技術與非日常生活消費品分別占比39%和33%;股權轉讓退出的標的中,前兩大行業信息技術與工業分別占比39%和28%(圖5所示)。信息技術作為含新三板企業數目最多的行業,當之無愧是并購和股權轉讓的集中所在。然而,非日常生活消費品(如電影娛樂、廣告、教育服務等細分行業)也逐漸成為并購市場上較活躍的行業。

- 上一篇:王牌出走業績下滑第三大股東套現退出 唐人影視走到新路口 2017/9/19
- 下一篇:營收僅為A股公司1/15 新三板信息安全概念股出路在哪? 201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