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IPO已擱淺113家,過會率僅72%
三板市場
三板成指:1244.30
漲跌幅0.59%,成交額4.22億;總掛牌數11555,總成交846家
三板做市:1018.53
漲跌幅-0.10%,成交額1.33億;做市掛牌數1495,做市成交498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三板新訊
1要聞集錦
News
新三板總市值突破5萬億,藍籌股也正在形成
從券商視角看新三板市場新階段和對策
今年IPO已擱淺113家,過會率僅72%
新三板基金迎到期小高峰,普遍浮虧難覓“接盤俠”
新三板總市值突破5萬億,藍籌股也正在形成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披露數據,截至18日新三板總市值達50006.28億元,掛牌公司達11523家。
上交所、深交所則分別用了大概16年和19年。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正式營業,2006年11月17日滬市總市值突破5萬億元。深交所成立時間是1990年12月1日,2009年總市值突破5萬億。即使與創業板、中小板比,新三板總市值達到5萬億時間也少。中小板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創業板則是在7周年市值過5萬億元。
流動性,是投資者最不滿意的。目前,新三板日交易量在5億左右。而上交所1995年成交額在5億左右徘徊,所耗費的時間超過5年。深交所在1996年初,交易額經常低于5億。
新三板融資功能也不弱。截止到2017年8月18日,新三板掛牌公司今年累計發行股票金額達794.77億元,共1783家公司完成了股票發行融資,大約15%的企業成功融資。2016年,新三板大約有25%的企業實現融資。
對于新三板政策紅利遲遲不出,成為吐槽點。其實,A股發展史,就是制度不斷改進和完善史。從起步來看,現在的新三板制度比當時的A股制度要完善的多。
另外新三板藍籌正在形成。據公開資料顯示,新三板目前掛牌公司已達11523家,新三板藍籌股正在脫穎而出。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梳理出新三板市值top50(11家為創新層,39家為基礎層),總市值達7446億元。上榜需要65億市值。其中九鼎集團以1024億元問鼎,成為新三板領頭羊。以神州優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市值達到469億。
2從券商視角看新三板市場新階段和對策
隨著去年年末進入“萬家時代”,新三板市場已經逐步走過初創發展階段,市場建設的工作重心從推動增量走向優化存量服務,由“量變”過渡到了“質變”,邁入發展新階段。作為中介機構的券商,應該更深刻地理解市場變化,主動布局,積極引導,為新三板生態圈的建立穿針引線。
新三板市場邁入新階段
為什么說新三板市場已經邁入了新的階段?我們發現,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運行出現了較多新的特點,從掛牌、融資、投資、研究、監管等角度看,主要分為七個方面:
-
掛牌家數總量增加,增速下降明顯。
-
融資總量平穩,融資系數降幅較大。
-
融資規模高于創業板,少量多次特點突出。
-
企業融資能力兩極分化,忽悠式融資寸步難行。
-
盲目投機情緒銳減,專業機構理性投資金額逆勢大幅攀升。
-
投研覆蓋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
市場監管趨嚴、規范性要求得到強化
“優化存量”服務中的券商定位
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圍繞市場存量企業和存量股東這兩個主要構成部分的一攬子制度建設是市場發展的內在需要。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基礎及承載服務中小企業的國家使命,其獨立市場的定位是有理論基礎的。建設有別于上交所、深交所,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獨立證券交易場所符合資本市場發展需要。
針對存量企業,結合存量企業特點及目前分層制運行的實際情況,如果在創新層、基礎層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精選層的劃分,進而在精選層中嘗試A股現行的券商保薦及公開發行制度,將為連續競價交易、投資者多樣化等一攬子市場發展必要制度的落地提供要素基礎。由此,可形成新三板內部多層次化的基本框架,促進掛牌企業優勝劣汰,良性發展。
在存量股東方面,目前新三板市場具備了股份流通的功能,但流動性不足一直為市場所詬病。新三板作為股權市場,流動性不高符合股權屬性,應是常態,但交易和流通是股東的普遍性需求,為優質股份提供必要的流通性保障是健康市場的基本特點。因此,設計服務制度,激發市場參與主體服務職能,發揮好流通功能亦是新階段市場制度建設需著眼之處。流動性的優化涉及交易制度、信息對稱性、投資者多樣性、市場情緒等多方面,單一規則的改變不足以解決系列問題。建設新三板經紀業務制度,推動券商在投資者教育、投資顧問服務、企業調研、買賣信息撮合等方面發揮中介職能,能在市場化運行的情況下,漸進式地提升市場有效性。
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上,重大創舉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市場的建設始終是圍繞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市場參與主體的需求逐步迭代,漸成體系的。我們相信在股轉系統的領導下,新三板市場必將邁入新階段,成為培育中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苗圃和沃土,而券商應該成為苗圃里的蜜蜂、蚯蚓,更積極主動地為新三板生態圈的打造貢獻力量。
3今年IPO已擱淺113家,過會率僅72%
截至2017年8月18日,共有113家企業IPO擱淺,要么被否,要么終止并撤回申請材料。具體來說,截至2017年8月18日,2017年證監會共審核338家IPO首發申請,其中46家被否;此外,2017年共有67家終止審查。IPO擱淺的企業占被審和終止合計數的28%,也就是說今年IPO成功率僅僅只有72%。
根據證監會公告,被終止IPO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營 狀況或財務狀況異常,22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62.86%;二是會計核算的規范性存疑,5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4.28%;三是業績下滑,4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1.43%;四是股權或戰略調整,4家企業存在此類問題,占比11.43%。
4新三板基金迎到期小高峰,普遍浮虧難覓“接盤俠”
2017年,新三板基金迎來了一個到期的小高峰。聯訊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共有125只新三板基金到期,而2016年全年才41只。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2017年下半年還將至少有83只新三板基金到期,亦存在今年到期的可能。盡管到期,但基金業績卻遠不如預期。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底,納入排名的182只投資于新三板的私募基金,近5月平均收益率為-1.36%,與前4月相比跌幅進一步擴大,其中僅64只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35.16%。這意味著將近三分之二投資于新三板的私募基金前5月的投資收益為負。
延期還是轉賣?機構寄望于新三板制度改革
新三板市場未如預期那樣快速發展,流動性缺乏、估值上不去、企業“出走”IPO等種種“遭遇”,讓基金管理人對新三板市場的投資規劃紛紛折戟,如何退出,誰來接盤?
一名新三板基金產品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還沒盈利的基金有三種退出的方式,第一種是基金管理人與出資人協商進行延期;第二種是將基金賣給其他私募基金,只要新三板基金所投標的企業有成長性,仍有可能溢價出售,但也有可能打折出售;第三,資金實力強的基金管理人把出資人的股份接過來。
但是,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GP回購股份基本不可行,基金的杠桿是最高的,如果回購股份是要破產的。”在他看來,新三板基金能否成功退出,關鍵在于投資的標的是否有足夠的成交量,“一只票每天的日成交要在500萬以上,有希望在二級市場上退出的。如果成交量太小,沖擊成本很大,投資風險就很大。”
而上個月,新三板市場迎來了一個“小陽春”。據Wind統計, 2017年前七個月,新三板完成定增的掛牌公司共有1701家,募集總金額已經超過710億元。而7月單月新三板融資額就高達107億元,創今年單月融資規模新高,這讓一些機構人士看到了希望。“現在市場的融資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參與主體不相同,和2015年的高峰期主要是新三板基金為主,而今年以來,市場參與主體明顯是股權類基金較多。”樊利平因此感覺到,股權投資機構趁著如今新三板跌入“谷底”來加大布局,長期來看肯定會獲益,且這個時間窗口期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
- 上一篇:4700家新三板公司發中報,2800家凈利增長 2017/8/24
- 下一篇:今年以來新三板公司股票發行融資逾750億元 201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