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_啊灬啊别停灬啊灬快点小柔_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在线 _日韩欧美福利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監管繼續加緊,70家IPO企業主動撤回申請

2017/2/24 17:42:46 點擊:650
 

三板成指:1225.91


漲跌幅0.95%,成交額6.55億;總掛牌數10708,總成交1136家



三板做市:1111.15


漲跌幅0.21%,成交額4.72億;做市掛牌數1635,做市成交756家



做市轉讓漲幅前五:



交易額前五:



要聞集錦

News

  • 監管繼續加緊,70家IPO企業主動撤回申請

  • 股轉公司正在研究新三板精選層 這32家公司最具潛力

  • 三板現做市“退潮”,百余家企業退回協議轉讓

  • 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仍有待時日

  • 資管新規傳言來襲,新三板上有7000多只

1

監管繼續加緊,70家IPO企業主動撤回申請


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幾乎所有關注資本市場的人都會給剛剛過去的猴年下一個這樣的注解。


史上監管最嚴年:近70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


據新華社17日報道,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幾乎所有關注資本市場的人都會給剛剛過去的猴年下一個這樣的注解。重拳打擊首例信息操縱、首例國債期貨操縱、首例利用滬港通操縱……隨著稽查執法風暴的強勢來襲,變革、重塑、定位三個關鍵詞正標注著資本市場發展的新方位。


數據顯示,2016年,證監會做出行政處罰決定書218份,同比增長21%;罰沒金額42.83億元,同比增長288%,單個案件罰沒款金額最高超過10億元,為歷史最高罰單。


作為資本市場最為嚴重的欺詐行為之一,IPO欺詐發行及虛假披露一直是市場各方痛恨的“痼疾”。首家因欺詐發行退市的欣泰電氣、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退市的*ST博元……監管層猴年劍指這一市場“痼疾”,對首發申請企業和相關中介產生了強烈警示。


據了解,目前已有近70家IPO企業主動撤回申請,讓一些心存僥幸、意圖“帶病申報”的企業和中介機構知難而退。


業內人士指出,公司財務會計信息和資產評估信息,直接關系投資者的判斷決策。因其專業性、技術性和復雜性,資本市場設立了外部審計和評估制度來進行專業鑒證,由專業機構發揮有效監督作用。

2

股轉公司正在研究新三板精選層 這32家公司最具潛力


在匱乏的流動性和低迷的成交量下,精選層的傳聞成了新三板政策紅利的救命稻草,論壇君了解到,全國股轉公司確實正在研究在創新層中遴選出優質標的入選精選層,但當前還在醞釀階段,短期無推出可能,具體的正式出臺內容及時間均未確認。在市場人士看來,精選層的推出或是新三板市場發展的最終出路。


“土壤”功能發揮亟待解決流動性


解決流動性問題,是新三板目前的大事。雖然當前掛牌企業已過萬家,但是匱乏的流動性制約著市場的人氣,監管層正在醞釀多個手段解決市場的流動性,其中就有設置精選層,從創新層中磷選優質標進行市場培育。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在證券期貨市場監管工作會上表示,對于新三板掛牌企業還需優化分層的制度和辦法,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發揮土壤功能。讓一批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能夠轉板的就轉板,不愿意轉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綻放,這是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又一道風景線。


“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當前掛牌企業的數量夠大,要讓新三板發揮土壤功能,著力點就是解決市場的流動性困局,”中信證券分析師胡雅麗表示,但是從去年年底以來,新三板“轉板”潮涌現,關于市場定位的探討再次引發投資者關注。


截至2017年2月21日,掛牌公司申報IPO輔導的公司家數達到320例。新三板掛牌企業IPO熱情高漲,新三板會否成為所謂的“預備市場”或者說“轉板市場”成為市場各方探討的焦點。


顯然,這與官方對新三板的定位有所區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隋強公開表示,要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加大制度供給,為不同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制度供給,使新三板既能包容早期創業企業,又能滿足發展壯大的企業的需求。萬家掛牌公司的背后,是發展階段、經營管理和股本規模的巨大差異,因此單一的服務監管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市場分層的關鍵是差異化制度供給。


精選層在研究短期難推出


制度供給需要時間,但一些不希望新三板被“邊緣化”的市場參與者已經等不及了,他們呼吁精選層推出的呼聲在主板IPO加速這個時點變得更加強烈。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全國股轉公司確實正在研究精選層,以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但時間和具體內容當前都沒有定論,短期內難推出。至于細節的內容方案,我們或許可以從一份官方研究中看出些許端倪,去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新三板流動性研究及對策措施》研究報告,對新三板下個階段的改革提出了明確建議。


《措施》具體內容包括,創新層借鑒納斯達克的經驗以公開集中交易市場為發展方向,比照上市公眾公司設定相關投融資制度,完善交易制度,活躍創新層股票的交易,如在信息披露、重大重組、并購等方面采取類創業板的制度,符合條件的公司采用混合交易制度,放開定增人數限制,降低投資者進入門檻等。


哪些個股有望進入精選層


目前創新層有950家企業,到底哪些企業入選精選層的機會較大呢。根據Wind的不完全統計,以2016年中報公報的數據計算,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超過60%、70%、80%、90%的公司占比數依次為98.9%、96.9%、91.5%、80.3%。


胡雅麗認為,新三板股權高度集中的是導致市場流動性匱乏的關鍵因素。主板市場IPO提速以及限制再融資政策對新三板市場的意義是加大了優質公司未來單次發行突破35人的概率,這對于改善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具有重大意義。股本的擴大、股權的分散,才能使得投資者門檻的降低和競價交易機制的引入發揮更大的效能。


“深挖創新層做市標的,進可攻,退可守。”胡雅麗指出,精選層的推出或是新三板市場發展的最終出路,因此,未來有望進入精選層的標的大概率將從創新層做市板塊中遴選出來,因為,它們具備相對較大的股本規模、較好的股權分散度以及相對優秀的治理結構,“進可攻”。


而從“退可守”的角度來看,目前在創新層做市板塊內部,估值水平處于5-30倍的公司占比已超過70%。考慮到創新層做市板塊在未來隱含的制度改革,當前的估值水平已較為充分地反應了市場的悲觀預期,是新三板市場的估值洼地。


胡雅麗建議從掛牌企業的成長能力、收入規模、做市商家數、估值等指標構篩選相關標的,具體來看,包括標的企業屬于創新層做市板塊;2015年/2016年半年報營收增速超過30%,且凈利潤超過1500萬;做市商家數大于5家,且股東戶數超過100人;估值合理。


經過篩選,這32家公司最符合上述指標,未來有可能成為首批創新層企業:貝特瑞、中喜生態、億童文教、凱路仕、中潤油、伊禾農品、騎士乳業、聯贏激光、伊賽牛肉、銀橙傳媒、盈谷股份、中磁視訊、海航冷鏈、沃捷傳媒、哇棒傳媒、首都在線、百通能源、觀典防務、上陵牧業、創力股份、點擊網絡、福特科、銀音科技、東亞裝飾、金潤科技、企源科技、華嶺股份、領信股份、光維通信、雷騰軟件、豐電科技、頌大教育。

3

三板現做市“退潮”,百余家企業退回協議轉讓


1、新三板研究醞釀再分層 有望研究推出“精選層”


記者獲悉,監管層目前正以再分層為抓手,加大新三板制度供給改革進行研究,未來有望在創新層之上推出“精選層”,并在此基礎上引入競價交易等制度。市場人士指出,如果上述內容落地,有利于大大提升新三板的活躍度,增加新三板的流動性,激活新三板的融資功能。


市場人士指出,無論是推進新三板轉板,還是把優秀企業留在新三板,新三板的再分層都至關重要。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此前表示,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發揮土壤功能,讓一批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市場前景好的企業,能夠轉板的就轉板,不愿意轉板的就在新三板里面綻放。


2、新三板做市“退潮” 百余家掛牌企業退回協議轉讓


記者從某券商新三板做市部門獲悉,去年年末以來,公司負責做市的企業數量不增反減,連續擴張兩年多的做市部門工作節奏放緩,“從之前一人盯十幾家公司交易變成了七八家”。而全國股轉系統提供的數據也顯示,至2月21日,做市企業總數變為1635家,比去年年末的1654家減少19家。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字是,按照Choice數據終端提供的統計,隨著20日盛航海運等5家企業由做市轉讓轉回協議轉讓,退回協議轉讓的企業總數達到138家。


聯訊證券副總裁曹衛東認為,大量新三板做市企業擬啟動A股IPO或并購計劃,但資本運作計劃和做市商交易制度發生沖突,是出現這一熱潮的重要原因。具體來看,首先,諸多進入上市輔導進程及正在籌劃實施并購的掛牌企業選擇變更協議轉讓,避免股權分散及三類股東問題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其次,在掛牌企業并購過程中,變更協議轉讓也是完成股東變更和清理工作的重要步驟。


再者,一些做市轉讓企業面臨股東減持或私募產品到期的處境,目前以缺少大宗交易平臺的做市轉讓方式難以操作;此外,一些處于停牌中的做市轉讓企業也擔憂一旦復牌后將有可能被砸盤,為避免股價暴跌從而采用協議轉讓。


3、中科招商子公司因短線交易遭立案調查


2月21日晚間,中科招商公告稱,其子公司中科匯通2月21日收到安徽證監局《調查通知書》,擬因中科匯通涉嫌違反《證券法》有關規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此次被立案調查是源于2016年10月19日,中科匯通在賣出鼎泰新材股票的過程中,因工作人員操作失誤,誤買入2700股,盤中未能及時發現,該行為構成《證券法》第47條所界定的短線交易,此前已收到深交所的監管函。


中科匯通表示,將積極配合安徽證監局的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認真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4

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仍有待時日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關于“積極推進新三板優秀企業轉板”的言論,給冷淡已久的新三板帶來了市場信心,但現實問題是,新三板的流動性、企業的估值定價以及退市難點仍然存在,這對一直想要進軍新三板市場的公募基金來說仍舊道路漫長。


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目前新三板市場包括深化市場分層、改革交易制度、引入多元化機構投資者、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研究與規劃當中,相關部門將以解決流動性問題為核心,以市場分層為抓手,推動一系列制度改革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改革中的任何一項都不是孤立的。如深化市場分層,不會為分而分,其邏輯不是在已有創新層的基礎上人為劃定一個更小的層次,而是為了增強差異化制度供給的針對性,根據企業發展實際,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其切實可用的、更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據了解,推動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相關規則可能會綜合考慮四方面因素:公募基金的投資規模、新三板的標的范圍、是否提出封閉期要求、產品設計。


綜合來看,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市場存在三大問題,首先是新三板自身流動性、成熟性不足的問題;其次是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監管政策問題;以及公募基金自身投研人才缺乏,能力不足的問題。


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表示,目前投資新三板最大的問題還是市場本身流動性不足,交易量不夠活躍,缺乏投資交易基礎。事實上,正如上述分析人士所說,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需要有較強的流動性保障,因為公募基金存在申購贖回機制,若流動性問題不能解決,將會給風控管理埋下較大隱患。


此外,一家專注新三板投資的基金公司總裁助理還指出,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存在監管政策上的障礙,如資格審批尚未對公募基金放開、凈值計算、信息披露以及投資門檻、投資倉位等問題都有待監管明確。


深圳一家次新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認為,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最大的問題在于相關投研人員的匱乏,專注研究新三板企業,挖掘新三板優秀標的研究員不足。據了解,從2015年開始,證監會和全國股轉系統均多次提到,要引進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為新三板市場引入活水,截至目前,仍然沒有公募基金直接參與新三板投資市場,不過陸續已有基金公司看準新三板這塊藍海,通過子公司和專戶基金產品曲線投資。


2014年5月,寶盈基金通過子公司設立了基金行業首只新三板產品——寶盈中證新三板1期資管產品,募集資金規模在7000萬元左右。隨后,2015年大批公募基金公司加入通過專戶投資新三板市場,九泰、招商、前海開源、華夏等多家基金公司均較為積極,數據顯示,2015年在協會備案的新三板專戶產品高達231只。


不過,在2015年末新三板市場走向低迷后,基金專戶的參與熱情也在下滑。查詢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在協會備案的新三板專戶產品只有31只,而今年開年兩個月有余,備案的新三板專戶僅只有匯添富-新三板添富牛2號資產管理計劃一只。


此外,投資新三板基金專戶規模也呈現萎縮態勢,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2016年新三板市場公募基金專戶等參與定增資金僅54.84億元,相比2015年的89.52億元萎縮接近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目前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還存在諸多障礙,受市場流動性影響,專戶投資的積極性也開始下滑,但論壇上的多數基金公司高管及專業人士認為,新三板市場對公募基金投資來說仍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意義。


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公募基金公司以專戶產品的形式在新三板投資,公募基金也有參與新三板市場的意愿。但公募基金份額持有人資產規模普遍較小,其對風險收益的訴求、風險承擔能力都與私募投資人差異顯著,因此需要作出差異化的安排。


九泰基金總裁助理鄭立昌提出,從管理人端看,A股公司市值較大,流動性充裕、信息披露充分,投資一個項目的調研成本、投資成本與收益之間可以形成較好的平衡。而新三板市場調研和信息收集的成本相對較高,公司股本較小,公募基金可投入的資金規模較低,允許公募入市,必須綜合考慮管理人收益匹配的問題。


華夏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駱紅艷認為,公募投資新三板股票,可考慮在規模上作出一定限制,如2億元或3億元,同時在起始階段設置一定封閉期,投資范圍可限定在創新層公司或者做市交易的股票,以保證基金凈值平穩、減輕贖回壓力;在產品形式上,相比一步到位設立新三板基金,允許基金設立混合型產品、將新三板股票作為大類配置品種放開的做法更具有操作性,這對基金實現風險管理、保證正常申購贖回也較為有利。


此外,市場人士普遍提出,新三板市場應當以更大力度引入多元化的投資者,從類型來看,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包括養老金都可以考慮投資新三板,海外的很多機構資金也都在尋找長期的股權投資標的,未來應該有更多種類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到新三板中。

5

資管新規傳言來襲,新三板上有7000多只


2月21日下午,一則監管擬出臺金融機構資管新規的消息廣為傳播,刺痛資本市場神經。在新三板市場也存在大量資管產品,而且作為"三類股東"重要成員的資管產品,在新三板公司的IPO路上也一直備受關注。那么,如果傳言中的新規落地,對新三板將會有何影響?


消息稱監管擬出臺資管新規


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央行會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及其他有關部門,就全面規范金融機構資管業務進行討論及征求意見。


按照流傳新規,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于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信托計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投資基金等。


知情人士稱,這里資產管理業務涵蓋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私募基金等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管產品;討論中的新規明確提出打破剛性兌付;新規中明確提出資管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明確禁止資管產品直接或間接投資"非標準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統一要求金融機構按照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為防止風險,提出"新老劃斷"安排,老產品到期不續,新產品必須嚴格遵守新規定。


根據網上流傳版本,新規對公募投資明確指出,公募產品不得投資未上市股權和金融衍生品。


對新三板市場影響有限。根據choice數據統計,共有超過7177只符合上述規定的基金公司資管產品、證券公司資管產品、信托計劃、私募投資基金等相關資產管理產品投資新三板市場。目前新三板未到期的相關資管產品共計有7116只,其中572只有募集金額可查的產品在新三板的共計投資金額近630億元。


那么如果新規落地,會否對新三板相關產品造成影響呢?某新三板券商人士告訴論壇君,個別不符合規定的產品可能在到期后會受到影響,但就目前投資新三板的相關產品來看,傳言中的新規對新三板市場影響極其微小。他表示,"就我了解到新三板相關資管產品狀況,大部分是符合該新規規定的,而且在7000多只產品中,大部分為規定到期時間,近期到期的也只占極少數"。另外一位券商資管人士也表示"他們投資新三板的產品基本都是符合新規的規定,因此即便新規落地也不會受到影響"。


對于到期時間,論壇君查閱相關統計,規定到期日期的產品中,2017年到期的產品僅有185只,截止2020年到期的產品也才剛超過400只,相對于7000多的總量確實很少。而對于公募產品不得投資未上市股權的規定,上述新三板人士表示,限制公募投資新三板一直存在,如果新規落地,也只是被拿出來再次闡述,"只是對此前流傳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的消息再次給予了打擊"。


不可回避的三類股東問題


對于新三板市場影響微乎其微,不過對于近期大熱的"三類股東"問題,南山投資創始合伙人周運南表示,該消息或對近期頗熱的"三類股東"問題給出一定警醒。在新三板公司轉板IPO過程中,"三類股東"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2月9日,2家存在三類股東的新三板公司海容冷鏈和海納生物獲得了證監會審核首次反饋,但因未涉及三類股東問題,一時被不少市場人士解讀為解決三類股東問題出現了重大轉機和積極信號。但在20日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中凱倫建材和光莆電子兩家新三板企業卻被問及信托持股,又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關于三類股東問題從去年上半年被市場關注后,引起了市場人士多次熱議,大家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但真正擬參與IPO的各方卻不敢怠慢,券商盡量不接有三類股東的項目或者建議企業提前清理三類股東,申報企業為了降低不確定性也以寧可信其有的態度盡量清理三類股東,作為三類股東自身出于降低投資風險也會盡量配合企業提前退出。


"今天傳出的消息,更從一行三會的角度擬明確公募產品不得投資未上市股權和金融衍生品,更加證明了去年之前關于三類股東的傳言可能是真的,三類股東可能已經成為新三板企業ipo過程不可回避的問題",周運南表示,"監管層應或許在近期對三類股東問題給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讓市場有章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