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到現實存在三大落差 新三板需要二次創業
文 | 挖貝網 李云琦
我有詩和遠方,卻沒有前進的干糧。
2014年1月24日,新三板迎來全國擴容后的首批集體掛牌儀式,266家企業參與其中。掛牌流程簡單、時間快等優勢讓新三板在資本市場迅速火熱起來,成為中小微企業謀求融資、發展的重要途徑。
2014年8月,做市商制度開始實施,意味著做市股票能真正流通到新三板個人投資者手中,市場開始狂熱起來。A股上市公司紛紛開始搜尋優質的新三板并購標的,睿翼信息(430531)、屹通信息(430364)等企業因被收購在新三板終止掛牌。
到了2015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猛增。九鼎集團(430719)融資100億、優先股改革開始試點、分層意見提出,新三板市場中利好消息不斷。截止到2015年底,新三板總市值已經達到24584億元,是2014年底總市值的5倍。
這一年,新三板被譽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網絡上常常見到“得新三板者得天下”、“投資新三板就是投資中國未來”這樣的壯志豪言。
市場的風向在2015年底突然開始轉變。掛牌公司數量不斷增多的背后,是新三板的資金有限,不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流動性差”、“僵尸股”等詞匯開始出現在人們眼前。
2016年,分層制度實施,953家企業進入創新層。一時之間,進入創新層的企業仿佛收獲了所有投資人的目光,處于基礎層的企業的投資價值減弱。
幾個月后人們卻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兩者之間存在很大落差。市場有著自己的選擇,創新層的企業流動性和融資和以前沒太大差別,基礎層的企業還和以前一樣喝不到粥。
落差一:我想要的 你給不了
很多企業家曾經都以為,登上新三板就意味著企業能獲得更多融資,在資本運作下市值不斷攀升。然而現實卻是:新三板近半企業掛牌以來沒有融過資。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1月4日,新三板有10197家掛牌企業,其中僅有4521家企業在新三板有過增發募資,僅占總數的44%。
另外的66%的企業不需要融資嗎?
當然不是。數據顯示,2014年一整年新三板的實際融資金額只有129.99億元,而2015年新三板有2692家掛牌公司發布股票增發預案,計劃的募資金額為3100億元,是2014年募資金額的24倍。如此高的預計募資下,不難看出企業對于市場的期待。
2015年,在資本寒冬尚未到來的情況下,新三板最終的實際募資額只有1216.17億元。雖然較2014年的整體融資提高近10倍,但遠遠低于市場預期。
2016年,新三板在掛牌企業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調整預期,有3223家企業發布預案,共計劃募資2422億元。大經濟環境下行,新三板市場遭遇寒冬,新三板2016年的實際募集資金只有1477億元。
融資難以滿足預期,企業便將期望寄托在做市制度上:期望由做市商帶動公司股票流動,在股價上漲流動性強的情況下,融資只會越來越簡單。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新三板增加了1534家協議轉做市企業,其中新三板超過10家做市商的掛牌公司僅有81家。做市企業中有393家做市企業只有2家做市商,占做市企業總數的25%,僅能滿足最低做市標準。
這意味著,做市制度對于大部分做市企業來說,難以滿足公司流動性需求。只有兩三家做市商的企業,會陷入做市困局。
2016年以來,陸續有公司宣布將放棄做市轉讓,變回協議轉讓。其中不乏九鼎集團(430719)、信中利(833858 )、華圖教育(830858)這樣新三板較為知名的公司。
發現新三板和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樣,還有一些掛牌公司選擇摘牌。2016年以來新三板有57家公司在新三板摘牌,除5家被強制摘牌、1家轉板摘牌、2家被上市公司合并外,其余公司均未說明具體摘牌原因。
落差二:說好了是掙錢 卻變成套牢
企業痛苦,新三板投資人也不好過。新三板做市指數自2015年4月開始逐漸下跌,由2015年4月7日3673.17點的峰值跌到了2016年9月1日的1075.94點。三板成指也從2015年4月3日的2134.31點跌到2016年8月4日的1139.99點。
2015年3月是大牛行情,當月交易額達到了220億元,是2015年2月交易額的6倍。九鼎集團(430719)、中科招商(832168)當月成交額分別達到14.6億元、10億元。如今,新三板每月的成交額也不過幾億元到十幾億元。
指數下跌和成交下降的背后,是有不少公司的股價下跌,投資機構被套牢。被稱作新三板第一投資機構的天星資本可以說是其中代表。據天星資本官網顯示,公司已投資了44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其中有252家做市企業。2016年5月,天星資本被媒體曝出砸盤拋售大量新三板股票,隨后其董事長還出面澄清。
2016年8月,又有媒體發布了一篇題為《天星資本清倉季:11只股票持續減 53只股票被套牢》的文章,其中稱,天星資本在2016年已經相繼減持了11支股票,同時還將部分所投資的股票質押變相減持。而公司所投資的股票中,有53只股票只是出現下跌,天星資本被套牢。
另一邊,新三板的股價倒掛也出現得更為頻繁。據挖貝網統計,截止到2016年12月20日,新三板有519家完成定增的企業出現股價倒掛,有147家尚處于定增中的企業出現未完成即破發的局面。
定增完成企業出現股價倒掛的現象,使得已參與定增的機構陷入“尷尬”境地,對參與新一輪的定增也會更加謹慎。更重要的是,新三板的合格投資者只有幾十萬人,2014年至今只有不到7000家投資機構參與過新三板股票認購,就算認虧想要退出,也不一定有人接盤。
落差三:規矩一直在出 紅利卻不見漲
市場大環境來看,監管頻出卻未見后續政策紅利落地,已經成為許多新三板企業的心聲。2016年,監管層對新三板資金占用、信息披露、股票發行、定增募資、股票交易的監管均在不斷加碼。
2016年4月,主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正式實施,新三板的主辦券商不但將被分類評級,不合規的行為甚至面臨扣分。
8月,股轉系統在募集資金的儲蓄、使用和監管等方面,對掛牌公司設定了全面而細致的規定。
9月,股轉系統發布了關于掛牌條件的相關規定,存在四項負面清單情形之一的公司將不符合掛牌準入要求。同月股轉系統還下發了分層管理辦法(試行),未取得股轉公司頒發的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書將不能擔任創新層公司的董秘,會被股轉系統“辭退”。
10月21日,股轉系統發布了終止掛牌細則征求意見稿,明確劃分11條“摘牌雷區”。12月底,股轉系統再次宣布失信主體在新三板的掛牌融資將受到限制、新三板創新層公司財報審計將從2018年開始執行上市公司的標準。
然而與新三板監管在不斷加強不符的是,市場配套的紅利政策遲遲沒有跟上。2016年新三板除了創新層正式落地、優先股開始試行之外,大宗交易、轉板制度、私募做市、降低投資人門檻等政策均未切實落地。曾有新三板公司董秘對挖貝網直言,紅利不出讓公司越來越沒有信心。
一位新三板分析人士認為,企業出現配套政策不出臺,這讓先出臺的政策也發揮不了多少作用,企業在規范自身的同時自然也急于享受政策落地帶來的紅利。
新三板需要二次創業
在市場漸漸冷靜的時候,“新三板不是納斯達克”這樣的聲音頻出,均在提倡要給新三板一些時間成長。要知道,納斯達克是經過40多年的發展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之一,而新三板從2013年正式揭牌運營至今,不過短短4年時間。
2016年12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公開表示,新三板的市場發展已經本完成規模積累,隨著監管層對企業、投資人等市場主體的訴求進一步梳理,新三板的制度供給改革將逐步加快。
隋強表示,新三板接下來將進行的流動性改革會破除為了交易而交易,在全方位修訂現有的交易制度的同時,注重現行法律制度下的一二級市場的聯動管理,同時大宗交易和異常交易、增加做市商和引導做市商等均要全面兼顧。2017年,新三板還會以市場分層為抓手加大制度供給,妥善處理好改革預期和改革進程的問題,穩定好市場信心。
“破除為了交易而交易”、“全方位修訂現有交易制度”、“加大制度供給”等關鍵詞,都代表了股轉系統在2017年將更全面地對新三板進行改革。隋強也說道,新三板三年的發展還很年輕,大家需要多一些耐心。
新三板的“二次創業”中,必然還面臨這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 上一篇:新三板賺錢快手:這家投資者11分鐘8次拋售賺1750萬 2017/1/9
- 下一篇:勵思股份(833762)黎峰:帶著互聯網基因 要怎么做傳統童裝?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