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耘匯(883期)|紅杉資本:數字醫療投資的秘密,做追趕時間的人
領耘匯(883期)|紅杉資本:數字醫療投資的秘密,做追趕時間的人
信息來源:領耘資本研究中心、紅杉匯
用英國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的話說:“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對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很有可能是錯的。”
一位醫生的服務半徑有多大,是附近的neighborhood,還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一張影像化驗單到產生結果要多久,需要經歷多長時間的煎熬、焦慮才能獲得?一粒藥從藥廠到患者體內路徑有多長,需要經歷多少研發數據的鉆研、認證流程的往復,物流運輸的等待?
如果說,一位醫生服務的半徑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如果說影像化驗的結果可以盡可能讓患者盡量減少等待之苦,如果說一顆藥的進擊之路可以追趕時間的步伐,你是不是覺得不可能?
但在紅杉中國的數字健康布局中,一批數字健康領域的成員企業,正在讓曾經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幾天前,硅谷最強智庫之一CB Insights公布了2020全球數字醫療150強榜單(CB Insights Digital Health 150),甄選了全球150家最具潛力的數字醫療企業。其中,5家紅杉中國成員企業上榜,包括影像篩查領域的推想科技,藥物研發領域的晶泰科技,在線診療領域的企鵝杏仁及微醫以及腫瘤早篩領域的GRAIL。
在這之前發布的《2019-2020年度醫藥健康領域投資競爭力榜單》,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收獲無數行業領頭羊的紅杉中國,在這一專業細分領域也強勢登榜,展示了這家頭部投資機構在醫療垂直領域的深度布局。
紅杉從不掩飾對數字技術與醫療健康融合發展的興趣。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表示,醫療衛生機構重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在醫療資源投入上要“軟硬兼施”,利用好數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國醫療整體供給能力。
某種程度上,疫情推動數字技術與醫療健康產業的互動與融合走到了聚光燈下。在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看來,疫情正在讓公眾“更關注健康、關注醫生、關注醫療”,而且加快了整個社會的反思深度和產業進步速度。
當然,紅杉數字健康的故事并非今日寫就,因為它早已在行業進入大眾視野之前,完成產業生態構建。而在紅杉投資數字健康的版圖中,也可以窺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完整脈絡,并有望尋找到數字健康產業何去何從。
第一部分:Sharp的紅杉
選中Sharp的切入點
紅杉在藥-醫-險層面的布局
數字技術與健康領域的融合并不是新近才出現。上世紀80年代就可見醫療信息化的線索,但直到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才出現更多新科技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創新活力的釋放,某種程度上是政策與技術的一場“合流”。
2013年10月,國務院公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了健康服務業的內涵,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保險,以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支撐產業。到2020年,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屆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
紅杉在數字健康領域生態體系的搭建始于同一年。梳理數字健康領域的投資脈絡不難發現,紅杉始終循著政策改革與技術創新兩條線路交織前行,所經歷的投資路徑也是中國醫改和醫療技術創新的時代縮影。
在2014年至2015年間,紅杉相繼完成了對醫聯、企鵝杏仁、圓心科技的A輪投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翟佳曾在投資構建醫生互聯網平臺的醫聯時稱,“產品的切入點非常sharp”。這句話,事實上承載了紅杉當時對國內移動醫療領域的重要判斷,因為醫生是整個醫療環節中最重要的節點,抓住了醫生就抓住了最關鍵之處。
乘著政策的東風,這幾家企業在幾年間均迅速成長為獨角獸。以微醫為例,紅杉對其關注始于2007年,但當時還叫“掛號網”,其業務與現在有所差異。直到2015年,在紅杉的支持下,微醫將業務條線梳理得更加清晰,形成了當下的聚焦方向。如今,據微醫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企業已擁有12家實體醫療機構和22家互聯網醫院,連接了全國7200多家醫院,24萬余名醫生和超過2億用戶。
不過,市場對這類企業的未來仍有想象空間。根據Forrester Research預測,2020年虛擬醫療服務的訪問量將飆升至10億人次。
抓住了醫療服務數字化這個創新鏈條的起點,紅杉按圖索驥,一路向產業鏈上游追溯,在創業公司對醫院實體的數字化升級中,挖掘出神州醫療、森億智能等一批具有潛力的醫療大數據公司。之后,基于數據平臺的AI應用從中自然生長出來,推想科技、體素科技的影像AI服務便是如此。
時間推移,醫藥改革的進程也在向前推進。2017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進一步探索建立藥品專利鏈接等制度改革。
紅杉在藥物層面的布局呈現兩種路徑。向上,對創新鏈的探索持續向藥物供應鏈、新藥申報、診所運營等環節延伸。這其中,如今發展為獨角獸的小藥藥,將數字技術有效應用于藥物供應鏈優化,創造了效率提升的正向價值,因此獲得紅杉青睞。相關領域內同樣成為紅杉成員企業的,還包括服務藥企新藥注冊申報的藥研社,以及通過SaaS平臺提升牙科診所運行效率的菲森科技。
另一路徑,紅杉選擇向下深耕更底層的藥物研發,收獲晶泰科技、深度智耀、星亢原、硅康醫藥4家AI制藥企業,他們可以從根源上為提升新藥研發速率提供關鍵助力。
更新的機會來自于最近兩年,隨著人均壽命不斷增長,人們對覆蓋看病、問診、用藥的健康險呈現剛性需求。
從行業研究結果來看,當下國內的衛生費用中,個人負擔比例仍然較高,需要社會負擔積極補位,而其中健康險比例仍處于較低水平,這也意味著國內健康險領域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總體來看,健康險產業鏈已經進入放量時代,紅杉中國在其中成功布局了暖哇科技、圓心惠保等健康險領域的科技企業。
至此,紅杉以數字技術為土壤,架構起數字醫療服務、數字醫藥流通、數字醫療保險、數字健康管理幾大板塊為基礎的系統生態網絡,初見形態。過程中,紅杉收獲十余家頭部企業,4家獨角獸。這場布局,耗時10余年,但故事才剛剛開始。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楊云霞稱,精準醫療正在引領大家走向生命數字化的進程,以基因技術、大數據為主線,為傳統醫療健康提供預測、輔助診斷和個性化治療手段,是醫療健康未來幾年的方向。
第二部分:有“工匠精神”的創始人在哪兒
紅杉就在哪兒
2020年6月,圓心科技完成D輪融資,紅杉從天使輪至今,完整參與了它每一輪融資歷程。
2014年底,何濤從健一網離職,第二天就接到了來自紅杉中國的電話。彼時,他幾乎還沒有成型的商業邏輯,產品模型更是無從談起,有的只有過往十多年浸潤在醫療、醫藥行業的資深履歷。此前,他從醫藥銷售到基層醫院管理者,再一手主導了華源大藥房互聯網轉型,讓其成為當時醫藥電商里排名第一的企業。2015年,何濤正式創立圓心科技,紅杉成為其天使輪投資方。
事實上,紅杉在數字健康領域的投資有些相似的特質:投資多始于A輪,并在此后不斷追加。對醫聯創始人王仕銳的投資也是如此。
做早期投資時,紅杉會做一份“創始人畫像”,翟佳記得,當時對王仕銳的核心判斷就是長短板都十分突出,“他醫學背景很深,市場感覺好,卡位準確,但缺點也很明顯,非常年輕,沒有任何獨立創業經驗。”不過紅杉最終仍選擇支持。
人們關心紅杉作出上述選擇的核心判斷標準是什么?翟佳以另一家公司以及他們近期公布的數據作了回答。
“2020世界人工智能健康云峰會”上,森億智能創始人張少典介紹了企業的端到端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稱可以幫助三甲醫院醫護人員每月節省600小時工時,同時為醫院在深靜脈血栓診療上實現37%的成本下降。
以圓心科技、醫聯和森億智能為例,翟佳闡釋了紅杉在“慢工出細活”的數字健康領域布局的價值內核——“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和“選能長跑的人”。
紅杉在數字健康領域布局的部分企業
不難看出,紅杉選擇的創業者大多兼具數字技術與醫療的雙重背景,而投資人也需要同時具備對技術的敏銳和對醫療的深入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紅杉中國在數字健康領域獲得高密度優質項目,更多是內部協同的勝利。
在TMT領域的投資成績已經獲得了業界的認可,但紅杉中國醫療健康投資團隊,卻因行業的專業性相對隱在大眾視野之外。事實上,過去4年里,紅杉中國已有17家醫療企業上市,遍布免疫治療、基因測序、細胞治療、IVD、高值耗材等細分領域。
基于兩個板塊的投資洞察,紅杉將TMT投資人對數字技術的敏銳感知,與醫療健康投資人的醫療專業性有效融合,形成了紅杉在交叉領域獨特的投資優勢。不過,這只是紅杉內部協同效應的冰山一角。在創投行業走向深度價值挖掘的背景下,紅杉內部協同的價值會顯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如今,紅杉的數字健康產業生態已經完成基礎架構,而剩下的,如翟佳所說,創新會從產業鏈條上自然生長,投資人所做的是保有足夠耐心。
- 上一篇:領耘匯(884期)|隨診科技:專注縣域基層醫院互聯網慢病隨診醫藥服務 2020/10/19
- 下一篇:領耘匯(882期)|水滴保險:保險科技品牌D輪獲瑞保騰訊IDG等機構2.3億美元投資,創行業融資最高記錄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