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耘匯(284期) | 希望教育(1765.HK):將于8月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希望教育(1765.HK):將于8月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近日,希望教育在香港港麗酒店舉辦投資者午餐會,宣布全球發售及其股份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之詳情。希望教育將于7月24日-7月27日公開招股。
第一部分:以四川為起點,擴張辦學網絡至貴州、山西省
會上,希望教育宣布,將計劃全球發售16.67億股,其中90%作國際配售,10%為香港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1.52港元至1.92港元,按中間價每股1.72港元計算,集資凈額約27.35億港元,其中40%將用于收購高等教育學校及為所收購學校設立新校區;30%用于建造新樓宇以供教育用途;20%用于償還部分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惠理為其基石投資者,同意認購總金額5,500萬美元的股份。
希望教育集團是全國第二大的民辦教育集團,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及專業培訓,旨在讓學生配備就業市場所需知識及技能。希望教育自2008年在四川創辦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后,目前已在四川、貴州和山西三省運營八所院校和一所職業學校,院校中包括三所大學和五所大專院校。作為一家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希望教育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向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收取的費用,主要包括學費和寄宿費。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希望教育收益分別為4.87億元、6.14億元及7.52億元;年度溢利分別為6401.2萬元、1.56億元及2.09億元。
近幾年,隨著國內民辦教育興起,希望教育旗下學校的入學人數逐年增加,希望教育合計在校就讀學生數量自2014/2015學年的4.14萬人增長至2017/2018學年的8.66萬人,包括為7.36萬名學生提供普通高等教育服務,為1.29萬名學生提供其他教育服務。希望教育之所以能在短短數年內實現入學人數翻番,與其辦學競爭力有很大關系。在師資力量上,截至2018年3月31日,其共擁有教職員工5527人,其中3889人為專職教師及輔導員,并且過半數教職工擁有碩士以上學歷。高學歷教職工為學校帶來較高的應用性教學水準,從而提高了學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據往績記錄統計,希望教育旗下普通高等教育項目的初次就業率高達90%,顯著高于民辦高等教育行業平均水平。
第二部分:民辦高等教育市場規模增速,希望教育提升集團化管理實力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及教育部的資料,中國學歷教育行業的總收益由2011年的人民幣23869億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4194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9.9%。中國學歷教育行業的總收益預期將增至2021年的人民幣5769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3%。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顯示,在過去7年間民辦高等教育一直保持著8.2%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高于公立高等教育(7.4%);未來5年預計民辦高等教育市場規模增速仍超過公立高等教育,以7.6%的增速高速增長。以招生人數計,中國民辦學校的總普及率由2011年的14.7%增加至2017年的19.8%,預期于2021年達23.3%,表明更多學生選擇就讀民辦大學或學院而非公立學校。
作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行業的領導者,希望教育的運營策略是通過并購或自建院校實現擴張,有效增加在校學生人數進而增加集團收益。集團化辦學是發展教育的形式之一,它按照產業規律實現教育的規模經營,是在現有的辦學環境下一種非常有效的選擇,以規模取勝,兼收并蓄、取長補短,使資源煥發新的活力。希望教育憑借穩固的市場地位,豐富的高等教育機構運營經驗和成熟的集團化管理模式,以市場為導向,理論與技能并重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就業前景。
新民促法正式生效后,允許民辦高等教育機構自主選擇是否變更所擁有的學校為營利性,這為民辦高等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自由度。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家庭愿意并有能力為高等教育付費。在寬松的外部市場環境,資本、資源得以大量涌入民辦教育領域的機遇下,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希望教育計劃進一步增加院校數量,提升在已運營院校的省份的市場占有率并擇機積極擴展到全國其他民辦高等教育資源較短缺、增長潛力較大的省份。還將計劃進一步優化集團化管理,實現集團所舉辦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的互補,在教學資源及招生經驗和就業資源的共享,實現學校間的協同效應。通過進一步擴大校企合作網絡,增加更多的實訓場地或設備,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實訓課程和實訓機會。
數據來源:領耘資本研究中心、首控集團、網絡
- 上一篇:領耘匯(285期) |沃德創新營地教育:開創創新研學新時代 2018/7/30
- 下一篇:領耘匯(283期) | 時鐘教室:創新讓我們走得更精彩 201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