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IPO出局者的眾生相:大多是現實派和運氣欠佳派
文 | 挖貝網 王艷妮
新三板,去年大家結伴去IPO,今年風向變了,結伴宣布終止IPO。
這些IPO出局者,付出了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甚至機會成本。他們又能怪誰呢?很多事情不都這樣嗎?一陣風,刮過去就刮去了,剩下的就是一地雞毛。
新三板也是社會,面臨IPO形勢的巨變,他們有妥協派,運氣欠佳派,還有不服輸派。
妥協派:業績不好 早撤早了
去年年初IPO的政策,是歷史上難得的寬松。誰知當年10月份,風向大變,月過會率從80%跌到50%,甚至還出現上會企業集體被否。
不少擬IPO企業面對過會率低、審核趨嚴的現狀“妥協”,選擇放棄IPO上市,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數十家新三板企業以“調整上市計劃”為由終止審查。
今年2月23日,證監會再出手,IPO被否企業三年內不得借殼重組的規定。一批帶有僥幸心理的擬IPO企業開始大撤退。
事實上,進入今年以來,一個更為利空消息在市場上流傳:主板市場,3年利潤1.5億,最近一年不低于8000萬;創業板,三年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最近一年不低于5000萬。
這實際對很多企業來說,ipo大門已經關上了。
面對嚴峻的現實,一季度共有70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3月份超過40家,占一季度總數近6成。其中,70家終止IPO企業中,三成來自新三板。
據挖貝網不完全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共有2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終止IPO審查。按照上述傳聞標準,超6成企業達標不到新標準,主動撤回申報材料就是唯一選擇。(部分企業2017年年報數據未披露,以2014-2016年財務為據)
除華信股份、開心麻花、湘佳牧業等8家公司外,包括邁得醫療、美之高在內的14家企業三年凈利潤之和均不滿足凈利潤門檻。
另外,根據最新的年報數據,上述20多家企業中,綠岸網絡、禾昌聚合、奧迪威3家公司2017年業績出現滑坡,其中奧迪威跌幅最多,凈利潤幾乎遭遇腰斬。
作為一家從事傳感器及相應模組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制造企業,奧迪威2015年實現凈利潤5000萬元,2016年利潤小幅上調至5900萬,去年凈利潤遭遇腰斬,僅為2600多萬。
最終,奧迪威在年報出爐前20天宣布撤回上市申請材料,終止IPO審查,
運氣欠佳派
為了解決IPO“堰塞湖”,去年的政策應該是最為寬松的。但就是這樣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少企業還是運氣欠佳,因為意外因素耽誤上會的時間,最后只好含恨與IPO擦肩而過。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去年至今,有18家公司因為律師或會計事務所的原因,曾經中斷過IPO進程,再次重啟后,錯失了最佳時機。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沒有比這更為糟糕的事情。
2017年3月,族興新材(830854)成為新三板第一家因中介機構相關人員離職,而中止IPO審查的掛牌公司。之后,開心麻花(835099)、芯能科技(833677)、龍磁科技(832388)等都紛紛“中槍”。
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或者簽字會計師、律師發生的變更,導致IPO中斷成為去年新三板一道“奇特的景觀”。
一方面,上述企業沒能在最好的時候上會,確實對他們IPO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這些企業本身可能也存在不小的問題。
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上述18家企業中,目前僅科華控股、天元集團、通領科技(834081)3家公司走到了上會的程序,僅科華控股一家企業首發獲通過,天元集團、通領科技上會被否;其余近10家企業在上會前夕放棄了IPO,部分企業仍在排隊。
族興新材(830854)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不止是新三板史上第一家因中介機構“連累”中止IPO的掛牌公司,它也是新三板第一個在上會前夕主動“撤單”的擬IPO企業。
已經進入IPO沖擊階段的芯能科技(833677)上市途中也橫生枝節。該公司去年年報被全國股轉公司問詢,問詢的內容都是圍繞業績和經營方面存在的諸多疑點。例如,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低于同行業,以及在建工程當期增加額與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相關科目的勾稽不一致等數據“打架”。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于擬IPO企業來說,公司的質地好壞才是最關鍵的。
不服輸派:挖金客準備第4次發起沖擊
繼三次沖擊A股接連失敗后,新三板掛牌公司挖金客(834003)近日公告稱,將擇機盡快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準備第4次向A股發起沖擊。
屢次沖擊A股,挖金客堪稱新三板對A股最鐘情的掛牌公司。
不過,挖貝網注意到,挖金客想要成功IPO,擺在面前的難題還真不少。
第一道坎:股權問題。早在2015年,挖金客有一次跨進A股大門的機會擺在眼前:A股上市公司亨通光電擬以4.32億元收購李征、永奧投資、陳坤持有的挖金客100%股權。
不幸的是,僅4個月后,上述溢價高達1779.13%的收購案告吹。究其原因,因李征之妻陳坤就其與李征離婚事宜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并繳納了保全費,造成亨通光電收購的李征持有的股權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無獨有偶,挖金客的第二次沖刺A股也是栽在股權問題上。2016年6月,挖金客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獲證監會受理。好景不長, 當年11月21日,挖金客稱“因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及部分股東股權擬發生變化”撤回IPO申請。
第二道坎:太依靠中國移動這個大客戶。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七成來自中國移動的問題被證監會屢次提到。
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挖金客對中國移動的銷售金額分別為773萬元、3195萬元、1.08億元、7685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2.6%、31.8%、77.6%、77.3%。
證監會在給挖金客的首發審核的反饋意見和發審委會議中都注意到了這一點:請發行人代表說明:(1)中國移動對業務合作伙伴的選擇政策(包括選擇標準、選擇程序、考核要求等);(2)與中國移動的合作過程及主要內容,是否存在被其他公司替代的風險等。
第三道坎:經營數據異常。該公司的業績快速增長和員工總數持續減少的現象累次被提出質疑。
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2014年-2016年,挖金客營業收入由6000多萬持續增長至1.4億元,凈利潤由2000多萬增至4000多萬元;而在職員工總數出現明顯背離業績的趨勢,人數從2014年的72人縮減至2017年上半年的59人。
對此,發審委請發行人代表說明在職員工人數持續減少的原因,并結合業務類別及不同崗位設置,說明具體員工與相關業務的匹配性。請保薦代表人說明核查過程和方法,并發表明確核查意見。
上述問題,從任何一個角度,短時間內都難以“速效救心丸”,但挖金客決定等6個月后,擇機再次沖擊IPO。
挖金客如此堅持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 上一篇:IPO周報 | 審七過五 新三板江蘇新能本周沖擊主板市場 2018/4/9
- 下一篇:混在新三板江湖:再不跟上時代 就等著被淘汰 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