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森股份募投項目困局
6月29日正式登陸上交所的哈森股份(603958.SH)交出的成績單卻是差強人意,公司主要從事中高端皮鞋的品牌運營、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
Wind資訊顯示,哈森股份業績早已身陷“窘境”,2014年、2015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0.49億元和19.3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5.55%、5.39%,而營業利潤則分別同比下滑了29.09%和21.16%;2016年上半年,哈森股份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分別同比下滑了17.08%、36.24%和37.44%。
此外,哈森股份極力看好的募投項目則更令投資者擔憂。招股書顯示,哈森股份募投項目分別為“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皮鞋生產擴建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這三個募投項目投資總額合計為6.72億元。
其中,“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為重中之重,該項目投資總額為4.96億元,擬建直營商場專柜950個,分布在24個主要城市及周邊區域,新增營業面積3.8萬平方米。哈森股份預計,該項目建設期為24個月,預計項目完成后,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年均利潤總額為1.04億元,年均利潤凈額為7784萬元。
上市公司表示,從深度上看,哈森股份目前進入的市場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三線城市基本還是空白,還存在大量的空白市場有待開發,營銷網絡建設將有助于擴大哈森股份營銷網絡規模,填補部分市場空白點,完善公司的營銷網絡體系,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通過直營店的建設來完善本公司的營銷網絡體系,是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實果真如此嗎?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3-2015年末,哈森股份在國內分別擁有2187家、2223家和2050家營銷網點,下滑明顯。其中,2015年末哈森股份擁有直營店1665家,較2014年減少了150家,降幅為8.26%。
有意思的是,在招股書中,哈森股份提到,截至目前(招股書簽署日期為2016年6月16日),發行人在上述區域已累計開設直營商場專柜798家。而在2014年、2015年版本的申報稿中,哈森股份曾表示,截至2011年末其在上述24個主要城市及其周邊區域直營店個數為1117家。
也就是說,2016年6月中旬,哈森股份在上述24個主要城市及其周邊區域直營店個數較2011年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大幅減少了29.36%。
哈森股份第二大募投項目為“皮鞋生產擴建項目”,該項目擬擴建主生產廠房4棟,總建筑面積為2.83萬平方米,新建4條生產線,購置生產設備846臺(套),新增人員1200人,項目總投資1.01億元,項目建設期為2年,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60萬雙皮鞋的生產能力。
哈森股份表示,預計該項目達產后,通過新增直營店、分銷等渠道,可以完全消化該項目新增的160萬雙年產能。“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增強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
據哈森股份測算,上述項目計算期內年均營業收入2.54億元(不含增值稅),年均凈利潤為1604萬元,所得稅前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1.63%、項目投資回收期6.20年(含建設期)。
另外一組數據顯示,哈森股份近幾年無論是自產產能,還是產能利用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2013-2015年,哈森股份成品鞋自產產能(內銷部分+外銷部分)合計分別為480萬雙、340萬雙、340萬雙,產能不升反降;自產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0.21%、85.29%和68.82%。而2011年哈森股份成品鞋自產產能(內銷部分+外銷部分)合計為540萬雙,產能利用率達92.22%。
除此之外,哈森股份員工人數也不增反減。截至2015年年末其員工總人數降至9470人,較2012年高峰時期的11027人減少了14.12%。
綜上分析,哈森股份上述募投項目前景堪憂。
2016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上述三個募投項目“資金累計實際投入金額”均為零萬元,施工進度也遠遠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