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哈撒韋:巴菲特最失敗的投資?
2016年9月5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A類股票收于226050美元/股,當之無愧成為全球第一高價股。按照當日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6.6797折算,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A類股票為每股150.99萬元人民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財富》雜志于2016年7月20日頒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伯克希爾·哈撒韋以2108.2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240.83億美元的凈利潤排名第11位。
那么,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神奇的公司呢?
發家于破敗的紡織廠
50年前,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是一家瀕臨倒閉的紡織廠,股神沃倫·巴菲特在1964年接管這家公司時,其凈資產僅有2289萬美元,但到了2015年年底已經增長至2555.50億美元,50年增長超過一萬倍!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總股本為164萬股,折合每股凈資產15.55萬美元。因此,即使股價高達20萬美元以上,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市盈率其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低的可憐。
根據官網,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共有62家公司,涵蓋保險、銀行、媒體、珠寶、糖果、能源及消費品等多個不同的行業,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總資產高達5610.68億美元。
其中,保險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主要業務,包括直接保險和再保險,其旗下的GEICO是美國第六大汽車保險公司,通用再保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四家保險公司之一,而巴菲特在資本市場上的長袖善舞正是依托保險業務所產生的大量浮存金。
1972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喜詩糖果,2008年入股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2009年收購伯靈頓北方圣塔菲鐵路公司。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版圖的大肆擴張是在2011年,這一年該公司先后入股或者繼續增持了美國運通(持股13%)、可口可樂(持股8.8%)、IBM(持股5.5%)、卡夫食品(持股4.5%)、穆迪(持股12.5%)、慕尼黑再保險(持股10.5%)、富國銀行(持股7.6%)、沃爾瑪(持股1.1%),此外伯克希爾·哈撒韋還投資了亞洲地區多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公司,包括韓國浦項鋼鐵。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保險業務并不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排名第一的收入來源。根據2015年年報,當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共有11塊業務,包括供應鏈管理商麥克萊恩公司、保險集團、制造業、服務及零售、伯靈頓北方圣塔菲鐵路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投資及衍生品、金融及理財產品、對卡夫亨氏的投資、其他,其中供應鏈管理業務領域的麥克萊恩公司當年實現收入482.23億美元,收入占比22.87%,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當年最大的收入來源;但是,當年麥克萊恩實現的凈利潤僅僅5.02億美元,占比只有1.99%。2015年,保險業務實現營收458.56億美元,占比21.75%,排名第二,同時該板塊的凈利潤也排名第二,當年實現凈利潤63.87億美元,占比25.33%。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201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大的利潤來源竟然是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的鐵路業務,當年伯靈頓北方圣塔菲鐵路公司實現凈利潤67.75億美元,占比26.87%,而其收入只有219.67億美元,占比僅10.42%,在所有11個板塊中排行第五。
伯靈頓北方圣塔菲鐵路公司運營著北美洲最大的鐵路,擁有5.15萬公里的運營網絡,涵蓋美國的28個州和加拿大的2個省,每年運送超過500萬個集裝箱和拖車,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鐵路多式聯運承運公司。
2009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以440億美元收購伯靈頓北方圣塔菲鐵路公司,巴菲特曾經預計這筆投資將在2014年年底之前收回全部成本,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當時美國媒體曾經將這筆投資稱為“白菜價收購”。
巴菲特曾經在致股東的信中多次提到這筆收購,并且認為,“我們的鐵路業務在預期客戶需求方面表現良好,不管外界如何評論,全美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的狀況不適用于伯靈頓圣塔菲;實際上,美國的鐵路系統從未如此強大過,這是業界巨額投資的結果,但我們不會止步于此,伯靈頓北方圣塔菲2013年在鐵路建設上投資超過40億美元,相當于折舊的兩倍。”
盡管外界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及巴菲特本人所創造的神話頂禮膜拜,但巴菲特本人顯然并不這樣認為。
最失敗的投資?
沃倫·巴菲特堪稱20世紀投資界的神話,其在全球的擁躉不勝枚舉,從巴菲特每年一度的慈善午餐拍賣價格中就可見一斑。2000年,已屆古稀之年的巴菲特決定拍賣與自己共進午餐的機會,其實就是和巴菲特在其非常喜歡的一家牛排館吃頓飯,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給位于舊金山的慈善機構葛來德基金會,并指定用于幫助當地的窮人和無家可歸者。2001年,“與巴菲特共進午餐”僅拍出1.8萬美元,但2012年已經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346萬美元,近年來雖有下降但也在200萬美元以上。
伯克希爾·哈撒韋早已從一家籍籍無名的紡織廠蛻變為全球排名非常靠前的集團化公司。處于“風暴眼”的巴菲特本人顯然有自己獨特的看法。2010年,或許是聽膩了大佬們的成功故事,美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舉辦了一個論壇,要求與會的五位投資明星說出自己曾經做過最糟糕的一筆交易,除了巴菲特之外,另外四位分別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有“債王”之稱的比爾·格羅斯、黑石集團創始人拉里·芬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以及BP資本管理公司的董事長伯恩·皮克斯。
當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巴菲特竟然這樣回答,“我最愚蠢的一筆交易就是買下伯克希爾·哈撒韋,我知道說出這話就得好好解釋。那是1962年,當時我操作的資金規模只有700萬美元,當時伯克希爾從流動資本來看很便宜,作為一家老牌紡織企業,這家公司已經沒落了很長一段時間,每隔幾年就會關閉或者出售一家工廠,然后用得到的資金回購一部分自己的股票,于是我打算在他們之前買入股票,將來再賣給他們,從中賺些利潤。就這樣,1964年我手里已經有不少他們的股票,就去跟管理層談判,果然他們要出錢買我手里的股票,我跟他們開價11.5美元,但他們只肯出11.38美元,這讓我非常生氣,于是我就繼續在市場中買入這家公司的股票,直至買下了整個公司,開除了CEO。后來伯克希爾成為一切的基礎,直到1967年我找到了一家保險公司,于是幫伯克希爾打造了保險為主的業務。”
言下之意就是說,巴菲特當初是被迫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這還不算完,巴菲特繼續說道:“但它畢竟是一家紡織企業,所有的資產和業務讓我隨后整整20年時間里,不得不一直向這些賠錢的業務注入資金。我們后來還買了一家紡織廠,而且還不停地購置機器,希望可以減少人力。但是整整20年,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見效,事實證明紡織行業不行。如果伯克希爾剛開始就是一家保險公司,那么市值將是現在的兩倍。這筆交易損失了至少2000億美元,因為我投入的每一筆錢都是負累。”
21年之后的198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不得不結束紡織業務,所有資產的拍賣所得只有16萬美元,扣除相關成本之后已經所剩無幾。對此,巴菲特在總結教訓時說道:“如果你深陷一個很爛的行業,盡早逃離為妙。所以我一直說成為好的基金經理,最重要的是投資好的行業,那樣所有人都會認為你很聰明。除非你認為自己是個管理天才,那你可以去試著讓很爛的行業起死回生,不過那又何必呢?我在多年前的年報中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名聲很好的投資經理遭遇到一個名聲很差的行業,那么最后保住名聲的一定是那個行業。”
然而,同一個論壇的另外一名參與者“債王”比爾·格羅斯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自己最糟糕的投資就是錯失伯克希爾·哈撒韋,“1975年,巴菲特和芒格來找我們,希望我們貸給他們1000萬美元,我認為這家公司只能說‘有趣’,有一堆已經沒落的工廠,有個喜詩糖果店、藍籌印務公司,除此之外沒什么有吸引力的地方,于是我拒絕了。不久后,我遇到一家我覺得非常不錯的公司,叫做Itel,不是Intel,該公司的辦公室有整整三十層,還可以看到金門大橋,我當時覺得‘就它了’,有實實在在可以觸摸的東西,于是我貸給他們500萬美元,可是半年后這家公司就破產了。JP摩根曾經對國會說過,貸款不是基于貨幣或者財產,我的理解是投資要看重業務本身,而不是財產,于是我把JP摩根的圖像掛到了辦公室的墻上,以提醒自己當年犯下的最大錯誤。”
拋開矯情的成分不談,沃倫·巴菲特和比爾·格羅斯對同一家公司的看法之所以如此天壤之別,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在不同的時間踏入了同一條河流之中;畢竟,冬天的河水寒冷刺骨,到了夏天就會變得格外溫暖。
- 上一篇:澳至尊只宜投機性操作 2016/10/12
- 下一篇:陸家嘴跨界金融算不清賬 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