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發燙的共享單車 臨界點已至?

文 | 挖貝網韓廷賓 熊穎
共享市場已經開始有出局者。6月13日,重慶“悟空單車”在運營了5個月后本月宣布停止運營,成為行業首家徹底退出的企業。創始人雷厚義稱:“我們投放了一千多輛,最后只找回幾十輛。我們也沒有再去找,項目都停了,找回來干嗎,就當做公益了。”
但是,共享單車市場還有新入局者。6月17日,七彩單車在北京舉辦投放儀式,發布1.0版本“終結者7號”,創始人兼CEO羅海元宣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五個一線城市同步開始投放。
新老玩家更新換代的之時,資本仍在加注,6月16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E輪融資,融資總額達到6億美元。此外,也有6月19日ofo和摩拜背后投資方在朋友圈因為一份數據互懟的戲碼。
在各家共享單車被資本追捧之時,單車供應商被甩在了光環之外,也落在了市場視野的邊緣。但事實是這些供應商在“共享單車”概念火烤下,陷入沉寂的自行車生產鏈被“催熟”,問題也接踵而至。
這多件事情攪在一起很可能是一種隱喻,共享單車市場熱的臨界點或許要來了。
共享單車攪動供應商市場
共享單車的概念源于2014年,以小黃車為原型的ofo從北大校園刮起“共享單車”(無樁)的第一股浪潮。
而共享單車真正走入普通人的視野,是從2016年開始,如井噴一般出現在大街小巷中。截至到2016年底,摩拜,ofo,小藍單車等前后25家企業陸續入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共享單車的攻城之戰需要有不間斷的單車產出作為支持,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從運營商,蔓延到上游供應商。
正如小鳴單車CEO陳宇瑩所言,“這個行業未來一定是大玩家的市場,小玩家在供應鏈上會出問題的。”
而對于供應鏈的重要程度,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在復盤時,就提到要有相應基因,比如做共享單車,必須要有供應鏈的人加入。
ofo和摩拜對于供應鏈就顯得尤為慎重。ofo選擇鳳凰、飛鴿、富士達等國產老牌企業作為輸出商;摩拜今年年初則牽手富士康建立了自己的單車專用生產線。
曾有媒體給鳳凰算了筆賬,成為ofo代工廠,每輛單車賺8元的生意有些不值。鳳凰自行車總裁王朝陽并不認同,他表示,“ofo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與ofo的合作具有深遠的意義”。
顯然,不僅僅是代工,鳳凰看重的是與ofo合作之后為自身帶來的品牌升值。例如,每一輛鳳凰出廠的ofo小黃車都帶有“鳳凰”標識,這被看做是借力互聯網平臺,將老牌發出新芽。
據挖貝網了解,摩拜單車在成立之時,就在考慮是ODM、OEM還是自己造車。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表示,這種選擇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事,從工業設計、結構、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管控、倉庫管理、運輸、維修,完全是一個獨立的產業,是第一大塊。
事實上,從自行車供應商角度來看,共享單車的火熱,讓大多數供應商在自行車市場漸入沉寂期時,看到了轉機。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報道,2016年,近20家共享單車品牌投放了約200萬輛共享單車,而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
共享單車背后的新三板企業
凱路仕(430759)是一家中高端自行車品牌商,此前一直關注的是歐美市場,2010年之后進入中國大陸,2014年掛牌新三板。
2016年10月,“后來者”小鳴單車進入共享單車市場。而作為自行車生產商,凱路仕從ofo、摩拜的模式中嗅到了商機,決定入局。
同月,在小鳴單車對外宣布完成1億融資的資方名單中,“凱路仕董事長鄧永豪”赫然在列,而且是領投方,其余跟投方則是部分上市公司。此外,鄧永豪還以個人身份加入小鳴單車出任聯合創始人。
凱路仕由此成為新三板首家投資共享單車的企業。
據挖貝網了解,此次對小鳴單車的投資僅是凱路仕布局共享單車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凱路仕進一步在產品研發和供應鏈等方面,與小鳴單車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
在供應鏈方面,凱路仕成為了小鳴單車的唯一自行車供應商。共享單車龐大的需求量,使得凱路仕在入局之后不得不考慮如何擴大產能、降低成本。
2016年年末,凱路仕投入3000萬購買120臺焊接機用于小鳴單車的鋼車架生產。“在采用自動化焊接機器人后,配合已有的10條組裝線,現在工廠每天產能都保持在1萬多輛。有時投放量大,工人加班加點,一天產能可以高達2萬輛以上。”凱路仕總經理曾新輝表示,焊接機器人一天可以焊接300個車架,整條生產線1.5個小時可以生產出800—1000個車架組,自動化生產,節約了70%的人力。
2017年1月3日,凱路仕1.95億元收購主營智能車鎖的致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月10日,又發起2.45億元的融資,用于發展柬埔寨工廠和小鳴單車產品。
就在此前,小鳴單車預計2017年投入市場400萬輛,這也將占據凱路仕2017年的產能大頭。
而新三板另一家企業金通科技,在共享單車概念火之前,就在做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在共享單車火熱之后,他們也在謀變。
該公司負責人告訴挖貝網,公共共享自行車產品原有的痛點在手機掃碼租車、電子樁“家”驛站、立體車庫等產品的不斷升級和迭代中逐漸消失。
據挖貝網了解,金通科技目前主導的“叮嗒出行”平臺可實現手機開通、注銷租車和超時費自動扣取等功能,在近100個城市能夠實現用戶和保證金共享、實時車輛空滿位信息查詢。
關于資本對共享單車的關注,該負責人表示,金通科技是公共自行車行業的元老,一直不乏資本關注。而在共享單車火起來之前,金通科技就有不少契機,但資本認可和資本鼓吹是兩碼事。
市場熱度的臨界點?
不過,無論是資本,還是市場各方玩家,對于共享單車的關注或許都幾近達到其承受的極限。
重慶“悟空單車”從共享單車市場中出局,在很多人看來是毫不意外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悟空單車”或許也是被甩在了共享單車的光環之外。
朱嘯虎面對媒體時就曾這樣說:“下一步首先是清場,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和以前打車差不多,最后留下兩個PK。在未來的幾個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單車項目自己關掉。”
而根據第三方機構出具的《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享單車市場調研報告》,摩拜單車占據共享單車市場57%份額,ofo為30%,而小藍、酷騎等公司構成了第二梯隊,共占約14%市場份額。
以摩拜單車為例,目前其已經先后進入海內外超過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智能單車,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注冊用戶超過1億。
摩拜單車與ofo無疑是共享單車中的兩大巨頭,這如同當年共享出行領域中滴滴、快的、Uber、神州等公司攻城略地一樣,頭部公司或許更容易成為最后的贏家。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機構投研人士對挖貝網直言,目前對于共享單車市場,很多機構就盯著頭部企業,但事實是,頭部企業一般機構根本進不去,其他的企業,機構投的意愿又不強,很尷尬。
即便資本對后入者冷淡,一二線市場幾近飽和,共享單車這一概念仍在吸引著新入局者。如文章開頭所述,就在悟空單車宣布退出不到一星期,七彩單車選擇入局,并同時投放5個一線城市。不僅如此,七彩單車CEO羅海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未來計劃每個月投放15個城市,2017年內完成投放百城的目標。
資本和運營如此,作為共享單車的供應商在不斷擴大產能,追趕共享單車發展腳步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一方面是,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倒閉,意味著其供應商很可能瞬間陷入,自行車庫存量爆倉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則是自行車產能過剩。
企鵝智酷統計數據顯示,目前ofo小黃車用戶和摩拜單車用戶上報車輛故障的比例分別為39.3%和26.2%,這意味著,當這百萬量自行車報廢之后,會產生數十萬噸廢金屬。
此前南方周末的報道中提到,其聯系的全國多家公共自行車企業中,只有浙江臺州成功地在2016年11月公開招標處理了7000輛報廢的公共自行車。
而報廢車回收成為問題之前,共享單車的維保體系也處在待完善的階段,待維修車輛成山的照片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端。
挖貝網在北京某共享單車企業維修點蹲守之時發現,已損壞的自行車差不多有上百輛,但維修人員僅有幾個人,而且不時的會有損壞共享單車運來,多則20多輛,少則7-8輛,顯然維修的速度遠“跟不上”共享單車的損壞速度。
“基本每天都是從早修到晚,但是人手不夠啊,數量又多”,該維修點的一位維修師傅告訴挖貝網,“只能一直修。”
共享單車市場,從以為搞定APP,搞定流量端就可以的產品游戲,后來變成了一場資本游戲,而如今,供應鏈重要程度上升,報廢車回收和維保體系問題的出現,讓其又將變成一場“環保游戲”。
而市場熱度會不會游戲模式變換后,頻出的“狀況”中降溫。亦或者共享單車市場真的到了熱度臨界點。
- 上一篇:2017創新層虧損大戶Top50 十大明星公司入列 2017/6/26
- 下一篇:4成創新層公司去年造血能力下降 多家虧損大戶靠融資補血 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