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暴漲2135.48%!掛牌公司一年被罰236次增4倍
今日共有6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其中,協議轉做市2家。截止今日,新三板市場總掛牌數達10233家,協議轉讓企業8583家,做市轉讓企業1650家;申報及待掛牌的企業共1414家。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新三板收評
今日新三板市場共有989家掛牌公司發生交易,成交1.65億股,成交金額9.62億元。新三板做市指數跌跌不休,今日開盤后即開啟下跌模式,尾盤再度下探,最低報1106.20點。截至收盤,三板做市指數報1107.66點,跌3.02點,跌幅0.27%,成交3.59億元。
創新層方面,掌縱文化漲300.00%,領漲創新層個股,斯特龍、瑞可達、東和環保、巨網科技漲幅居前;德安環保、地源科技、德威股份、長江綠海、菁茂農業跌幅居前。
板塊方面,印刷、交通運輸、計算機、農副食品、有色等板塊漲幅居前;燃氣、資本市場服務、教育、貨幣金融等板塊跌幅靠前。
做市轉讓
666家做市轉讓公司發生交易,成交5972.56萬股,成交3.93億元。個股方面,泛華體育漲186.27%,領漲做市個股,另外,攬月科技、美基食品、華油科技、芍花堂等漲幅居前;文廣農貿、菱博電子、三合盛、遠大科教等跌幅居前。成交額方面,華強方特、安達科技、海能儀器、虎彩印藝、納晶科技等8股成交超千萬元。
協議轉讓
323家協議公司發生交易,成交1.05億股,成交5.69億元。漲跌幅方面,科盾科技漲2135.48%,領漲協議個股,三聯交通、長寶科技、派諾生物、寶源股份等漲幅居前;都市鼎點、城中園林、明師教育、中科招商、中天引控等跌幅居前。成交額方面,股成交超千萬元。
新三板掛牌公司扎堆做市轉協議 7個交易日18家公司棄做市
1月10日,裕國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將于2017年1月12日起由做市轉讓方式變更為協議轉讓。據統計,這已是2017年開市7天以來,第18家公司由做市轉讓轉為協議轉讓。自被輿論稱為“劃時代”意義的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推出以來,協議轉做市曾被普遍認為是掛牌企業提高交易活躍程度的一種重要手段。然而,這一盛況在2016年驟然大變。掛牌企業協議轉做市的熱情突然驟減,每月新增做市企業家數屢創新低。
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轉讓方式由做市轉為協議,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協議轉讓成交額。股轉系統認為出現此類現象主要是有五大原因:“掛牌公司主動選擇協議轉讓的原因,包括協議轉讓可以較好控制股東人數、擔心采用做市方式不利于企業IPO、比較好控制公司股價、做市后股價下跌不利于融資、大股東希望采取協議方式實現一對一靈活交易、便于股權激勵和收購。”
而也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新三板這種放棄做市轉為協議的行為看似是一種倒退,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但對企業而言,它需要的是利益最大化,怎樣的交易方式對自己有利就會選擇,如今這一看似不正常的現象已經向常態化發展,這是值得各方思考的。”
新三板券商執業質量提升 去年12月份負面行為環比下降12.91%
近日,全國股轉系統發布2016年12月份主辦券商執業評價結果,12月份全國股轉系統共記錄券商負面行為271條,環比下降12.91%,涉及72家主辦券商。其中,推薦掛牌類83條,占比30.63%;12月份推薦后督導類負面行為占比最大,共計149條,占比54.98%;交易管理類25條,占比9.23%;綜合管理類14條,占比5.16%。(證券日報)
新三板掛牌公司罰單年增4倍 人才短板催生資本培訓空間
根據股轉系統官網數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證監會、股轉系統對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處罰共計236次,達到2015年的5倍,年增4倍,而新三板掛牌以來相關的處罰為287次。可見,過去的2016年對新三板來說,是名副其實的“監管年”。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市場規模快速成長,券商督導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掛牌公司專業人才短板暴露、培訓市場良莠不齊,成為過去一年新三板公司頻頻遭遇監管處罰的重要原因。
網絡上各種新三板培訓課程、招生并不鮮見,上至國內著名高校背景的長訓,下至一些會議論壇舉辦的短訓,形式各異應有盡有。“新三板市場需要的是專業性、實操性強的培訓。”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高管教育中心主任、會計系副教授彭娟表示,這就要求市場需要能承擔和提供更高端、更有針對性培訓的專業機構。“現階段混亂的培訓市場,增加了受眾對優質實操培訓的篩選成本”。她補充說。(證券日報)
- 上一篇:大佬熱議新三板"轉場" 高估值或"嚇退"公司并購 2017/1/13
- 下一篇:新三板大宗交易呼之欲出 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