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收入5萬 這家新三板公司已融9.99億還要募3.2億
文 | 挖貝網 許蕓
如果要用幾個關鍵詞來形容今年的新三板市場,那“融資難”絕對是其中最必不可少的一個。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延續去年暴增趨勢,截止12月23日,已經有10,105家企業掛牌。但新三板融資卻沒跟上速度,多家新三板企業在宣布股票發行方案、改方案、取消方案、再公布股票發行方案的“怪圈”里循環,有的企業募資已經走到認購環節但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這樣的情況下,新三板融資數據自然不太好看。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統計企業融資數據,截止2016年12月16日,新三板整體融資金額僅為1196.62億元,跟2015年的1229.64億元相比尚有33億的差距。
這時候再看新三板掛牌企業君實生物(833330),簡直是新三板企業中的一股“清流”:從公開數據來看,君實生物已經連續虧了3年半了,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也只有5.34萬(是的,是營收不是利潤),在公布上半年財報的新三板企業中排倒數第16位。但挖貝網發現,從掛牌以后君實生物就沒有停止過募資,并且每次都成功了,另外,還“抽空”合并了一家原新三板企業眾合醫藥(430598)。
12月22日,君實生物在已募資9.99億后披露第5次股票發行方案,宣布擬募資3.2億元。
如果真如此前多名投資人對挖貝網說的那樣:在新三板融資回歸理性后,資源開始向質地更好的公司傾斜。那么,君實生物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讓資本一次次為它折腰?
4次融資9.99億 市值72.66億
君實生物2015年8月13日正式在新三板掛牌,踏上了資本快車道。
請注意,這里的資本快車道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對君實生物掛牌后一系列舉動的真實寫照。
掛牌當日,君實生物即因重大事項開始停牌,籌劃與眾合醫藥(430598)的重組事宜。2015年12月23日,君實生物股票復牌,標志著新三板首例換股吸收合并案的完成。
換股吸收合并完成后,眾合醫藥從新三板摘牌,兩家公司的管理團隊、技術團隊、機構設置、財務管理等方面陸續整合,進行資源互補。
此后,君實生物開啟快速融資之路。
挖貝網查詢全國股轉系統公告發現,截止12月23日,君實生物已成功完成4次募資,且每次募資基本都在3個月左右完成。當一次募資完成后,君實生物緊接著便會啟動下一次募資。
截止12月23日,君實生物完成的4次募資總額達9.99億元,幾乎每次募資都有新股東加入。
2016年12月22日,君實生物宣布啟動掛牌以來的第5次募資,以9.2元每股的價格向4名投資者發行3475萬股,擬募資3.2億元?梢韵胍姷氖,如無大意外,這次定增應該很快就會完成。
新三板融資難的情況在君實生物身上基本沒有發生,流動性差、估值低對君實生物來說似乎也不是什么問題。
在今年2月24日,君實生物在連續3年虧損且無實際產品面世的情況下,宣布實施每10股轉增150股的“壕送轉”分配方案引發業內關注,這次轉增股份被外界解讀為拆股,目的就是增加股票流動性促進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月18日,君實生物正式開始做市轉讓,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國海證券為其做市商,為其股票流動性再添一大助力。
一系列資本運作之后,君實生物市值飆升。
根據Choice數據,在2016年1月28日,君實生物的市值僅為15.44億元,但截止12月23日,其總市值已達到72.66億元。
連虧3年半 上半年營收5.34萬
與融資額、市值的快速增長不匹配的是,君實生物在業務發展方面的緩慢。
在成立近四年的時間里,君實生物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且虧損額大多成倍增加。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君實生物凈利潤分別為-120.29萬元、-2525.4萬元、-5797.03萬元、-3932.52萬元。
與此同時,君實生物的營業收入也在走下坡路。數據顯示,2013年君實生物未實現收入,2015年營收大幅下滑,從2014年的580.19萬元降到288.68萬元。今年上半年,君實生物營收創新低,僅為5.34萬元,在公布2016年上半年財報的新三板企業中排倒數第16位。
對此,君實生物方面解釋稱,目前公司營業收入主要是技術服務收入,具有偶發性特點,報告期內未發生大額技術服務收入,致使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這種情況的出現或與君實生物所處行業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君實生物是一家2012年12月27日成立的醫藥企業,細分領域屬于生物技術藥物領域。據君實生物披露,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單克隆抗體新藥的研發。而新藥研發是一項技術性和規范性強、資金投入高、研發周期長的系統工程,單抗創新藥從基礎研究發現成果到產品獲準上市銷售通常需要十年,研發費用數以億計。
但目前,君實生物研發的新藥一部分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一部分進入臨床研究和臨床研究準備階段,也就是說,君實生物目前尚無新藥面世。
君實生物在其2016年上半年財報中表示,公司第一個新藥——PD-1單抗預計將于2020年上市,屆時公司將主要通過PD-1單抗藥品銷售實現營業收入并支持其他項目的研發。
一個尚無產品問世的公司,為何能數次融到大筆資金,且有中金公司、東方證券為其提供做市?
這或許在于單抗市場的巨大。
資料顯示,全球單抗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2013年單抗藥物銷售額達到650億美金。在國內,單抗市場同樣潛力巨大。2015年國內單抗市場規模約為70億元,僅占全球市場的1.1%,盡管過去5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4%,但目前單抗用藥占比僅為9.7%,用藥剛需遠未得到滿足。
- 上一篇:興業證券退出新三板研究 恐將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2016/12/27
- 下一篇:徐明星收購華證聯(833166) 比特幣交易平臺OKCoin要借殼新三板?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