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耘匯(743期)|寒武紀:從IPO申報解析科技和其研發實力
領耘匯(743期)|寒武紀:從IPO申報解析科技和其研發實力
提起寒武紀,在芯片領域也是“后起之秀”,短短4年間,發展成果顯著。產品方面,從終端智能處理器IP,再到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智能計算集群系統,隨著市場需求高速迭代,產品矩陣為寒武紀打開了一片天地。
產品好不好,研發很重要。而決定研發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場環境、技術趨勢、項目應用前景,研發投入和研發人才技術水平等等。
伴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多數量、多形態的計算需求,使得現代企業數據激增。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刻不容緩。而云計算數據中心也由以CPU集群為主,開始向智能計算集群演進。市場環境表現出穩中向好的趨勢。
寒武紀自主研發了思元系列智能芯片加速卡、基礎系統軟件平臺,以及智能計算集群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計算平臺硬件和軟件資源的控制與管理,提供智能集群監控管理、應用調度管理、應用生命周期管理等。因此,寒武紀的步調符合了時代的發展需求。
而寒武紀近三年的營收數據,也是很好的證明。根據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寒武紀三年的營收分別約為784.33萬元、1.17億元、4.44億元。快速的增長背后,三年營收也增長超過了50倍,2018年度和2019年度較前年增幅分別為1392.04%及279.35%。
與此密切相關的,在研發投入上,寒武紀在過去三年,合計投入8.13億元進行研發,是三年累計營收的142.93%,公司研發投入均超過營收規模。
再看技術人才,寒武紀的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還曾就職于中科院計算所,擔任博士生導師。寒武紀的研發團隊達到680人,占員工總數的79.25%,其中,70%以上研發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而在人工智能的技術領域,投入資源研發關鍵性軟件技術,是開啟人工智能底層生態另一扇門的創新。寒武紀研發的 BANG 語言,便是這樣的技術性前瞻的體現。
補充閱讀:
大客戶華為轉身變對手 寒武紀虧損11.79億還能估值200億嗎?
3月26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寒武紀的上市申請獲受理,這標志著寒武紀又邁出了科創板上市的一小步。
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8.01億元,擬投入7.00億元到新一代云端訓練芯片及系統項目,擬投入6.00億元到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統項目、擬投入6.01億元投入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項目,9.00億元擬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3年累虧16億元,研發費用超出總營收,寒武紀也在招股書中提示,無法保證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上市后亦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寒武紀的主營業務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終端智能處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智能計算集群系統。其中后兩項業務都是2019年才開始出現的,在2017年和2018年,寒武紀只有終端智能處理器IP一項業務。
寒武紀的營收雖然增長,但是虧損也一直在持續。寒武紀目前仍然面臨挑戰,是否能夠支撐起200億元的估值還是未知數。
華為從最大金主變競爭對手,寒武紀壓力驟增
寒武紀在招股書中表示,與英偉達、英特爾、AMD等國際大型集成電路企業相比,其在整體規模、資金實力、研發儲備、銷售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內企業中如華為海思及其他芯片設計公司也日漸進入該市場,寒武紀面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狀況。
招股書顯示,2019年寒武紀的主要客戶發生了變化。2018年的首要客戶,貢獻了營收占比95.44%的公司A,在2019年落到了第4位,貢獻比例也降到了14.34%。
招股書解釋稱,系初創期公司A得到授權,將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集成于其旗艦智能手機芯片中并實現批量出貨。由此推測,公司A是華為。
華為和寒武紀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9月,華為就發布了與寒武紀合作開發的“全球首款手機AI芯片”麒麟970,這款芯片采用了寒武紀1A處理器的IP作為其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單元。
隨后,華為的麒麟980芯片同樣與寒武紀進行了合作,集成了寒武紀1H處理器IP,這些芯片都被廣泛使用在華為的旗艦機上。
但是華為同樣看到了自研AI芯片對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性,同樣走上了這條道路。
2018年10月,華為宣布將采取完全自主的“達芬奇”AI架構,2019年發布的麒麟810芯片,更是用自研架構替換了寒武紀的IP。
2019年10月,華為公布了AI戰略,即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云端、終端、邊緣端,這與寒武紀的AI芯片布局吻合。最大客戶變成了競爭對手,寒武紀的壓力可想而知。
近期,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在接受采訪時說:“Intel今年52歲,AMD今年51歲,NVIDIA今年27歲。寒武紀只有4歲,和行業前輩比起來還只是個孩子。羅馬并非一天建成,標桿也都是篳路藍縷走過來的。”
誠然,自研AI芯片回報周期很長,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果。此次寒武紀謀求上市也是為了保證現金流的健康,從而獲得長足發展。但是如何在科研領域做出突破的同時實現商業層面的盈利,這或許是寒武紀未來更需要考慮的問題。
信息來源:領耘資本研究中心、網絡
- 上一篇:領耘匯(744期)|TytoCare:遠程智能醫療設備與診斷服務商獲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2020/4/29
- 下一篇:領耘匯(742期)|出門問問:榮獲2020最具投資價值智能硬件企業 20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