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耘匯(263期) | 科學預測:下個5年影響全球醫療的10個變化
科學預測:下個5年影響全球醫療的10個變化
1、FDA將引導采用RWE來支持藥品監管審查
2、小生態的(niche)生物療法將走向主流
在研及已上市的下一代生物療法的數量將持續上升,從2018年至2022年,每年預計將有5-8個下一代生物療法(包括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和再生醫藥產品)獲批上市,這些療法將在預計每年推出的40-50個新活性物質(NAS)中的比重達到20%。
下一代生物療法的浪潮將延展目前我們所了解的“藥品”定義,其中某些產品專門為個別患者設計,而其他產品將通過單劑量治療獲得治愈效果從而變革以前無法治療的疾病或慢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模式。
另一方面,這些產品也將顛覆消費模式,因為與傳統療法相比,下一代生物療法的人均治療成本非常高。大多數情況下,下一代生物療法的支出成本將接近或超過10萬美元/每例患者。在沒有辦法確定哪些患者有資格接受治療、協商基于治療結果的付款模式,或沒有能力去隨時間推移攤薄成本的情況下,如何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獲取這些新療法將成為各國政府和保險公司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3、移動醫療APP將被添加至治療指南
2018年,來自主要臨床組織的治療指南將采納并推薦使用移動醫療APP,事實上,有些臨床組織已經在這樣做了。建立并支持數字工具和干預措施臨床應用硬證據(hardevidence)的趨勢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延續;2018年大約有340個數字醫療藥效研究將完成并發布,而在2022年預計將完成的數字醫療研究將達到3500個。
精心設計的醫療APP和移動設備的出現以及平行發展的嚴格臨床試驗證據正在支持其臨床價值所在。隨著移動APP更好地集成到供應商的工作流程并獲得付款人報銷的支持,其在治療指南中的采納將進一步擴大。這些進步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時幾乎是零成本。盡管如何將恰當的特征集和安全措施進行整合仍需要時間來開發,但越來越多的行業人士已達成共識,技術創新者正在大量涌入該領域。
4、遠程醫療的應用將進一步擴大
2018年,在美國幾乎每個私人保險的患者將會獲取到某種形式的遠程醫療,盡管很少會用到它。在2017年,遠程醫療的訪問占比為2.6%,2018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3.0-3.5%,而在未來5年預計將增長到4.0-7.5%。
遠程醫療就診患者關于被隨機醫生治療的擔憂也將逐漸被保險公司所提供的顯著降低的攤付金額所抵消。遠程醫療倡導者認為,導致患者親身就診的大多數原因都可能通過遠程醫療解決。
5、品牌藥的支出將下降
在過去5年中,發達市場品牌藥凈支出(net brand spending)已從3260億美元增長到3950億美元。總體上,凈增長的690億美元,其中87%來自美國市場。
2018年,發達市場的凈品牌藥支出預計將下降1-3%,將使品牌藥凈支出降低約50億美元。
6、專科品牌藥將推動發達市場的增長
2018年,專科品牌藥市場將從2013年的1720億美元增長到3180億美元,將占到發達市場支出的41%。事實上,專科藥將推動2018年藥品支出的所有增長,然而,這些增長將被傳統藥物支出的減少所抵消。
7、整個新興醫藥市場增長放緩
2018年,整個新興醫藥市場的增速將從前5年9.7%的年復合增長率放緩至7-8%,這標志著該類市場第三年經濟增長率低于10%。IQVIA人類數據科學研究所定義的醫藥新興國家,是指那些人均國民收入低于3萬美元且5年醫藥總值增長超過10億美元的國家。
在過去10年間,新興醫藥市場在全球醫藥支出中的占比從2007年的13%上升至2017年的24%。受市場容量變化及仿制藥廣泛使用的驅動,這些醫藥新興國家中的市場預計到2022年將增長6-9%,達到3450-3750億美元。
8、美國凈人均消費支出將保持穩定
2018年,美國人均藥品凈消費將下降,并在2022年之前繼續保持幾乎不變,大約人均為800美元。在將強勁的新藥管線、凈價格適度上調2-5%(在定價基礎上提高7-10%)、品牌藥專營權損失所造成的影響(未來5年的影響將比過去5年更大)均考慮在內,但人均支出仍將保持平穩。
與其他國家相比,自由定價已成為美國市場的一個獨特特征,但付款人用于談判凈價格折扣的杠桿實際上將有效抵消價格上漲。
9、基于結果的合同將發揮有限的作用
基于治療結果付款的合同,其基本框架包含了一個付款時間表,根據藥物的治療效果付款或者無效時不付款。
10、新一輪生物仿制藥競爭和機會出現
2018年,發達市場當前價值總額190億美元的生物技術支出將首次面臨生物仿制藥的競爭,總量將遠高于2017年已面臨生物仿制藥競爭的30億美元生物技術產品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所暴露于生物仿制藥新的競爭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年變化(single-year change),同時也預示著生物仿制藥下一個大浪潮的開始。一個功能性生物仿制藥市場的好處是擴大藥品的獲取,并為公共和私營醫療系統節約成本。
盡管從整體來看似乎下一個十年將提供足夠的措施來鼓勵生物仿制藥的挑戰者,但圍繞生物仿制藥最大的不確定性在于是否所有下一個十年可能遭遇挑戰的品牌藥將確定會面臨競爭以及來自多少公司的競爭。
來源:領耘資本研究中心,網絡
- 上一篇:領耘匯(264期) | 博實樂(BEDU.US):2018財年預期年收入16.6億元,同比增長25% 2018/6/19
- 下一篇:領耘匯(262期) | 匯勤資本:百年家族背景的卓越戰略投資機構 2018/6/15